2016 Past Events 活動 

Disclaimer: Below resources,  seminars  or any meetings are just for information only, NAMI Chinese is not responsible for verifying their credentials, not for any endorsement, consultant, referral or advice, or none of any.  

To review the licenses, link to CA Board of Behavioral Science  

https://www.mbc.ca.gov/

 
免責聲明:邀請專業人士作為貴賓講員的所述資料,皆由個人或各機構自行提供,僅供參考,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並不負查証之責,也無法對其所提供之服務做任何推薦或背書。
 
查証婚姻與家族治療師、臨床社工人員或教育心理學家之執照是否有效,請上網點擊 “License Verification”(執照核查)了解更多詳情:
 
查証心理學家之執照是否有效,請上網點擊 “License Verification”(執照核查)了解更多詳情:
 
查証精神料醫師之執照是否有效,請上網點擊 “License Verification”(執照核查)了解更多詳情:
 
 
********************************************************************************************

美國星島中文電臺粤语臺專訪NAMI華裔精神健康聯盟

2016-12-23 23:27
美國星島中文電臺粵語臺專訪NAMI華裔精神健康聯盟
 
US Sing Tao Cantonese Radio interviews NAMI Chinese Programs
 
2016年12月23日,星島中文廣播電臺粵語臺採訪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負責人Elaine Peng彭一玲女士
 
非常感謝星島中文廣播電臺粵語臺"星島會客室" 節目主持人梁家樂對社區精神健康衛生活動的大力支持!
 
 


Read more: https://www.namichinese.org/news/%e7%be%8e%e5%9c%8b%e6%98%9f%e5%b3%b6%e4%b8%ad%e6%96%87%e9%9b%bb%e8%87%ba%e7%b2%a4%e8%af%ad%e8%87%ba%e5%b0%88%e8%a8%aanami%e8%8f%af%e8%a3%94%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8%81%af%e7%9b%9f/
 
********************************************************************************************

美國星島中文電臺國語臺專訪NAMI華裔精神健康聯盟

2016-12-07 23:34
美國星島中文電臺國語臺專訪NAMI華裔精神健康聯盟
 
US Sing Tao Mandarin Radio interviews NAMI Chinese Programs
 
2016年12月7日,星島中文廣播電臺國語臺採訪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負責人Elaine Peng彭一玲女士
 
非常感謝星島中文廣播電臺國語臺"快樂方程式" 節目主持人曾智寧Juliana Tzeng對社區精神健康衛生活動的大力支持!
 
 


Read more: https://www.namichinese.org/news/%e7%be%8e%e5%9c%8b%e6%98%9f%e5%b3%b6%e4%b8%ad%e6%96%87%e9%9b%bb%e8%87%ba%e5%9c%8b%e8%aa%9e%e8%87%ba%e5%b0%88%e8%a8%aanami%e8%8f%af%e8%a3%94%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8%81%af%e7%9b%9f/
 
 
********************************************************************************************
 

熱烈祝賀:全美首批服務華裔社區的家庭基礎教育項目的中文教師畢業了!

2016-12-12 23:57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 worthy of celebration :Graduation of First group of 10 Chinese NAMI  F2F teachers! 
 
經過多重手續,不斷地努力,年終我們終於迎來了十名NAMI Family To Family家庭基礎教育項目華裔教師的順利畢業。學員來自不同的地區: 有 Alameda County, Contra Costa ,Santa Clara and San Francisco等。培訓圓滿成功!為學員們的努力,義工的付出而感動!
 
We are thrilled to share the delightful news that ten individuals attended and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NAMI Family to Family teachers Training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his session took place in Castro Valley, CA in December, 2016.   This group of ten Chinese teachers has the distinct honor of being the first class ever in the nation to graduate.
 
The students came from different counties of California, including Alameda, Contra Costa, Santa Clara and San Francisco.  Every student expressed great appreciation to the two volunteer instructors --Elaine Peng and Jack Song-- for their dedication and professionalism.
 
 
本期培訓老師NAMI F2F State Teacher Trainer為:Elaine Peng彭一玲和Jack Song宋祥雲, 感謝他們無私的義務付出!
 
Many months of careful planning aside, what is notable about this particular session is overcoming obstacles such as funding.   It was not funded by NAMI California & NAMI ACS but by private individual and Corporate donations. Besides foregoing compensation, the instructors made their personal residences available to serve as classrooms.  This is indeed precedent setting.  
 
We sincerely acknowledge the contribution of  AmeriSink Inc.  They provided, at no cost, projectors and screen for the three days of instruction. 
 
Sources of donation are listed as follows:
Ray Lung $500
Jack Song $200
Catherine Lee $100
Anonymous $180
Total:$980
 
Expenses are as follows
Material and supplies:$355
Meals:  
12/9 $131.00
12/10 $113
12/11 $141
Total: $740
 
Balance: $240
 
由於NAMI CA經費有限並不負擔這次培訓。因此這次培訓是得益於善心人士的捐款,善心公司提供教學設備,培訓老師放棄酬勞及提供住家作為教學場地而得以成行的。感恩大家的支持!
 
特此感謝:
 
AmeriSink Inc.無償提供教學設備幻燈投影機和屏幕器。
 
Ray Lung 捐款$500
Jack Song捐款$200
Catherine Lee 捐款$100
學員們匿名樂捐共:$180
 
共收到$980
 
支出:教材$355
三天訂餐
12/9 $131.00
12/10 $113
12/11 $141
 
支出共:$740
 
餘額: $240
 
我們現在正為2017年四月在華盛頓DC的State Teacher Trainer和State Facilitator的培訓而籌集學費和旅費,徵得捐款人同意後,餘額 $240 為明年四月培訓資金。
 
和大家分享正能量滿滿的課程片段:


Read more: https://www.namichinese.org/news/%e7%86%b1%e7%83%88%e7%a5%9d%e8%b3%80%ef%bc%9a%e5%85%a8%e7%be%8e%e9%a6%96%e6%89%b9%e6%9c%8d%e5%8b%99%e8%8f%af%e8%a3%94%e7%a4%be%e5%8d%80%e7%9a%84%e5%ae%b6%e5%ba%ad%e5%9f%ba%e7%a4%8e%e6%95%99%e8%82%b2%e9%a0%85%e7%9b%ae%e7%9a%84%e4%b8%ad%e6%96%87/
 
********************************************************************************************
Education Meeting 單月主題/活動
 
       Free, You are invited to atte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eting, in M andarin speaking
 
               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國語講座 (免費 )
 
Day time Seminar, 白天講座,勿需報名
The 4th Saturday every Odd Month 1:00-3:00PM
Non-religions, no need to register, walk-in okay.
 
邀請專業人士講座,讓大家不僅增長見識及受益,而且彼此鼓勵與學習,走出難以起齒的疑慮。
 
 
2016年11月19日主題為:“ 這樣吃,身心健康”“This type of diet will nourish your body and soul”的免費講座。
講員:胡紹菲營養師Greta H. Cheng--Registered Clinical Dietitian
 
胡紹菲營養師現任職舊金山總醫院註冊營養師,撰寫世界日報營養專欄.
當天會介紹營養知識面面觀,例如:什麼是增進心理/精神健康的食物?
幫助認知力的食物有哪些??為了健康,須買有機蔬果?
我的餐盤?份量指南?營養迷思?等等。
 
時間: 11月 19日 2016 (週六) 1:00-3:00PM
地點: 39500 Fremont Blvd, Suite 300,Fremont, CA 94538
 
非常謝謝胡紹菲營養師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營養講座,觀眾踴躍的發問和參與令人鼓舞,當天大家反應收穫滿滿。
 
下面鏈接是講座的幻燈片。
 
 
如果大家希望詢問有關營養方面的問題,可以發郵件給胡營養師RDadvice@gmail.com
 
講座當天,還有位特殊的來賓來到現場,他就是我們加州眾議員朱感生先生Assemblymember Kansen Chu,朱感生議員特別熱衷為弱勢族群服務。他認同禮運大同篇的理想,希望盡己之所能,在加州做到「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恭喜他得到大家的支持,競選獲得連任。
 
朱議員一直關注華裔社區的精神健康衛生建設,我們相信有朱議員的支持,美國華裔精神精神聯盟的工作能更上一層樓!
 
與大家分享當天的講座片段:
 
胡紹菲營養師Greta H. Cheng
 
Assemblymember Kansen Chu朱感生議員, Elaine Peng 

感謝優視頻道的公關大使Teresa Wu 萬惠冬記者的採訪報導。
 
 

 

Read more: https://www.namichinese.org/news/%e2%80%9c-%e9%80%99%e6%a8%a3%e5%90%83%2c%e8%ba%ab%e5%bf%83%e5%81%a5%e5%ba%b7%e2%80%9d%e2%80%9cthis-type-of-diet-will-nourish-your-body-and-soul%e2%80%9d%e7%9a%84%e5%85%8d%e8%b2%bb%e8%ac%9b%e5%ba%a711-19-2016/
 
********************************************************************************************

NAMI CA MH101精神衛生101社區推廣項目

熱烈祝賀加州第一批華裔社區宣傳員19名學員順利畢業! 我們開創了歷史! 向每一位學員致敬!
 
經過我們長時間的發聲宣導,促使了加州NAMI有意在華裔社區招募大眾宣傳員,以精神健康101項目(Mental Health 101)形式向公眾宣導精神健康的重要性,消除社會污名化。
 
2016年10月2日,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Melen Vue(NAMI加州社區事務主任) 和Zuleima Flores(NAMI加州社區事務協調員-NAMI CA Mental Health 101項目總負責人)專程從加州省府Sacramento沙加緬度來到Fremont,在周日提供專門針對華裔社區的精神健康101項目公眾宣導免費培訓。
 
而我們華裔社區也反應十分熱烈,報名名額在9月20日就已經爆滿,不少朋友還在等候名單中,經過和加州方面協商,又增加了十個名額。即便如此,還是有4位朋友因為名額問題沒能來上課。還請大家多多諒解為盼。
 
在此謝謝舊金山的@玲為我們的學員捐獻$200元的培訓教材,感謝Jean Wang、Lydia Wang Koerner、Irene Wei和Elaine Peng的義務翻譯字幕工作,感謝Ruby Wang和Elaine Peng為幻燈片配上中文, 感謝Jane Chao為兩位老師精心準備小禮物。謝謝各位義工為精神健康101項目(Mental Health 101)付出的金錢、時間和精力!
 
當天共有19名學員順利拿到大眾宣傳員的認證資格,從早上8點到下午6點半一整天,大家專心聽講,熱烈討論,積極演練。學員有患者、有家屬,來自不同的地區和城市,有San Francisco, Alameda County, San Clara County, Contra Costa County。
 
和大家分享當天的情況:
Zuleima Flores-NAMI CA Community Engagement Coordinator & Melen Vue- NAMI CA Director of Community Engagement
Zuleima Flores-NAMI CA Community Engagement Coordinator
Melen Vue- NAMI CA Director of Community Engagement
 
 
 
 
 
 
 
 
摘錄@玲的話語和大家共勉:“漫漫長路,所幸的是我們並不孤單,遭受精神病折磨的病患和家屬更應鼓起勇氣面對未來的挑戰,只為了我們會有希望的明天!”
 


Read more: https://www.namichinese.org/nami-ca-mh101%e7%b2%be%e7%a5%9e%e8%a1%9b%e7%94%9f101%e7%a4%be%e5%8d%80%e6%8e%a8%e5%bb%a3%e9%a0%85%e7%9b%ae/
 
********************************************************************************************
 
Education Meeting 單月主題/活動
 
       Free, You are invited to atte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eting, in M andarin speaking
 
               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國語講座 (免費 )
 
Day time Seminar, 白天講座,勿需報名
The 4th Saturday every Odd Month 1:00-3:00PM
Non-religions, no need to register, walk-in okay.
 
邀請專業人士講座,讓大家不僅增長見識及受益,而且彼此鼓勵與學習,走出難以起齒的疑慮。
 
2016年9月24日主題為:請教精神科醫生“Mental Illness and Treatments , Q & A”
講員:Dr.Xiu Lowe , M.D., Psychiatrist 何若秀精神科醫師
 
 何若秀醫師擔任Kaiser醫院的精神科醫師多年,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藥物藥理。何醫師選擇直接與來賓問答的互動方式,雖然這種方式極其挑戰講員的知識儲備和臨場發揮,但何醫師覺得這種方式最能幫助大家。非常感謝何醫師熱心幫助大家走出難以起齒的疑慮。講座內容引人入勝,希望大家不要錯失良機。
 
何若秀醫師十幾年如一日,熱心華裔社區精神健康領域的公益
建設。這是她第五次來到NAMI華裔社區為大家排憂解難。大家需要問詢何醫師,歡迎先發送Email:chinese@namiacs.org,中英文
都可以, 郵件主題可用:9/24 Q&A
我們同樣歡迎講座現場傳紙條發問
 
時間: 9月 24 日 2016 (週六) 1:00-3:00PM
地點: 39500 Fremont Blvd, Suite 300,Fremont, CA 94538
 
 
當天座無虛席,很多義工都只能站了兩小時。 人滿為患,有些義工只能坐在櫃子上。 :)
 
 
 
來賓們熱情高漲,謝謝何醫師的授權,也謝謝大家的無私分享,現將部分視頻上傳,與不在現場的朋友分享,希望大家受益。
 
這是視頻鏈接:
 
 
當天講座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問題:我是位精神分裂患者,15歲時發病,病史近二十年,請問我在老年時可以完全停藥嗎?
 
問題: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或分裂性情感障礙Schizoaffective disorders的常用藥物在功效和副作用上的主要區別?
 
問題:針劑的主要副作用是什麼?
 
問題:請問食物療法對精神疾病有幫助嗎?
 
問題:以前吃Risperidone有出現過EPS錐體外系反應的副作用,吃了Cogentin後副作用消失。後來醫生換了另一種藥來取代它。 Risperidone停了一年後,現在醫生看我睡眠不好,打算重新加上這藥,請問我還會出現這種副作用嗎?
 
問題:以前吃Risperidone有出現過EPS錐體外系反應的副作用,吃了Cogentin後副作用消失。後來醫生換了另一種藥來取代它。 Risperidone停了一年後,現在醫生看我睡眠不好,打算重新加上這藥,請問我還會出現這種副作用嗎?
 
Q: 45 yr old female has ha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since early teens.
Her current diagnose is chronic paranoid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epressive disorder, taking:
Zyprexa 35mg/Depakote 750/Cogentin 1.0x2/Zofran 4/
Ativan .5/Atarax 25/Zyrtec 10
Her TD has been affecting the clarity of her speech. The severity varies from time to time. Cogentin has worked until about 1/2 year ago, recently Zofran was added as a possible help but no progress is seen. Any suggestions?
 
Q:What should we do to help a female young patient who always has mood downturn (feeling bad and tired, and can not go through daily living, such as going to her classes, doing her homework) around her period? She is already taking Abilify 5mg, zoloft 200 mg.
 
 
Q:How can we help this patient to sleep better? Sleeping pills has side effect that made her drowsy during the day.
 
Q: What should we do about the side effects of Abilify and Zoloft? It makes her feeling easily tired, and sometimes irritable and rude.
 
問題:長期服用Zyprexa(olanzapine)奧氮平,如十多
年,其藥能功效是否會遞減?如是如何處理?
 
問題:患者Major Depression重度抑鬱症,13歲發病至今14年,最後一次發病是兩年前,目前一切都還算穩定,但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會不舒服。這正常嗎?如何應對?
 
問題:您行醫以來,給初診病人配藥時,最大的困難?
 
問題:平均而言,病人換幾次藥後,方能找到合適的藥。
 
問題:聽說籍著驗血,可知道病人對藥的接受程度,請問是研究階段,還是已經落實?
 
問題:精神分裂患者服藥後,失去原來的創作力,是否屬實?
 
問題:請問精神分裂症的藥物會影響後代嗎?
 
問題:我吃鋰鹽600mg和思樂康Seroguel100mg,忘性大,為什麼?
 
問題:如果疾病介於抑鬱和躁鬱症之間,用藥時,先導致嗜睡,焦慮Anxious,換藥又回到抑鬱,再換藥又變回Anxious,如何處理?
 
問題:49歲女性,服用以下藥物超過3年,但情況越來越糟糕。 1、每月注射Haldol氟哌啶醇200cc 2、每天BenztropineB(Cogentin) 2mg 3、每天Risperidone利培酮 3mg
 
問題:若是82歲老母親和57歲Bipolar躁鬱症患者住一起,他們常有衝突,老母親不高興就叫女兒搬走。如何應對?
 
問題:男53歲,精神分裂症 用藥每天 Risperidone利培酮 1.5mg 一年後,幻覺消失。現在呼吸困難,有肺部問題,氧氣含量93%。請問是藥物造成的嗎?
 
問題:家人去世了一年多了,自己心情一直不好,好像抑鬱了,最近一個月頭一直很暈。想問人的精神狀態不好會不會引起生理上的反應?
 
問題:我是位陪伴患病三十多年的患者家屬。這麼多年來,據我的觀察,很多華裔父母親對孩子的用藥非常主觀,甚至會干預,請問您對這種情況如何處理?
 


Read more: https://www.namichinese.org/news/%e8%ab%8b%e6%95%99%e7%b2%be%e7%a5%9e%e7%a7%91%e9%86%ab%e7%94%9f%e2%80%9cmental-illness-and-treatments-%2c-q-and-a%e2%80%9d-nami%e5%85%8d%e8%b2%bb%e5%b0%88%e5%ae%b6%e8%ac%9b%e5%ba%a79-24-16/
 
 
********************************************************************************************

慶祝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NAMI ACS首次在加州NAMI年會成功舉辦研討會

2016-08-28 00:14
2016年8月26-27日,加州NAMI年會在舊金山機場Burlingame Marriott Hotel伯靈格姆.萬豪酒店召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這次共有12位義工參與幫忙。
 
27日下午,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NAMI ACS首次在加州NAMI年會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研討會。
 
主講人為:Elaine Peng、Crystal Yuan、Andrew Shu
 
以下是研討會的信息:
 
Title: "NAMI Chinese: It's time to step out and get together!"
“Mental illness in the Chinese community is very often a taboo. Describ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mentally ill patient and family vs. other ethnics. After experiencing nearly a decade of community establishment, what has the Chinese community's mental health improved? What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are currently facing by the Chinese community? Present NAMI Chinese's current programs and the future plans.”
 
The workshop was successful and well attended. Many Affiliate presidents expressed interest our program.
 
研討會吸引了不少加州多個分部的董事會主席和高層參加。
 
下面鏈接是研討會的幻燈片。
 
 
和大家分享年會的盛況:
 
 
 
     Elaine Peng, Crystal Yuan and Andrew Shu
 
                          Elaine Peng and CA Senator Jim Beall
 
Read more點擊查看詳情:
 
********************************************************************************************

2016年NAMI加州精神健康聯盟多元文化研討會NAMI California Multicultural Symposium

2016-08-25 23:15
2016年NAMI加州精神健康聯盟多元文化研討會-伯靈格姆.萬豪酒店
2016 NAMI California Multicultural Symposium-Burlingame Marriott Hotel
 
第三屆NAMI加州精神健康聯盟多元文化研討會8月25日在伯靈格姆.萬豪酒店隆重舉行,來自全加州各地400位翹楚參加了此次盛會。
 
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NAMI ACS一行代表了加州華裔社區出席了這次研討會。
 
全美精神健康聯盟多元文化中心負責人MaJose Carrasco - Director, NAMI Multicultural Action Center of NAMI主持了開場白。並發表了精彩演講。
 
2016年NAMI CA多元文化獎NAMI CA Multicultural Award授予阿拉米達縣行為健康部民族事務經理Gigi Crowder-Ethnic Services Manager for Alameda County Behavioral Health Care Services.
 
多場演講幻燈片請在鏈接處下載:
 
 
分享當天的活動相片:
From left to right:Catherine Lee, Sergio Aguilar-Gaxiola,Jessica Cruz, Guy Qvistgaard, MaJose Carrasco, Elaine Peng
MaJose Carrasco-Director, NAMI Multicultural Action Center 發表首場演講。


點擊查看詳情: https://www.namichinese.org/news/a2016%e5%b9%b4nami%e5%8a%a0%e5%b7%9e%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8%81%af%e7%9b%9f%e5%a4%9a%e5%85%83%e6%96%87%e5%8c%96%e7%a0%94%e8%a8%8e%e6%9c%83/
 
 
********************************************************************************************

第十屆華人阿滋海默症論壇10th Annual Chinese Alzheimer’s Forum

2016-08-07 22:58
8月7日週日在聖塔克拉拉的因特爾公司演講禮堂,第十屆華人阿滋海默症論壇在這裡召開,吸引了超過400人到場聆聽。
 
第10屆華人阿茲海默症論壇,由阿茲海默症協會主辦,二十多個灣區華裔社團協辦。這個活動可能是全美華人最大的阿茲海默症活動。如今美國有超過500萬人有阿茲海默症,全世界約有4,500萬人。這個被發現與命名了110年的疾病,目前仍無法較好地被預防及治愈。
 
在美國,阿滋海默症不僅影響超過五百萬的患者,同時也影響了超過一千五百萬的照顧者、朋友和家人。照護阿滋海默症患者通常非常困難,許多家人或朋友最終會出現高度的情緒緊張和憂鬱症。阿滋海默症是一個腦部疾病,造成患者心智功能嚴重喪失以致影響到日常生活,到最後,患者完全無法照顧自己。
 
阿茲海默症舊稱老人失智症(癡呆症),但後來人們發現患病年齡並不限於老人,從30歲到60歲均有該病患者,是一種不斷惡化的持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今年哈佛的一項初期研究報告認為,阿茲海默症的主因可能不是老化,可能是腦部感染的後遺症。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睡眠與腦部健康息息相關,這場論壇將為大家講解睡眠與老化與失智症的關聯;同時也將為大家講述法律規劃方面該注意的重要事項;了解失智症造成患者的行為改變,及如何因應的方法;家屬的心路歷程也將為大家帶來最寶貴的一堂課。
 
阿茲海默症的10個警訊是:1、影響日常生活的記憶力改變;2、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3、在家、工作場合或休閒活動中,完成熟悉的工作有困難;4 、對時間或地點的混淆;5、對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有困難;6、說話或寫字的用字上出現新困難;7、物件放錯地方且失去回頭尋找和重做的能力;8 、判斷力變差或減弱;9、退出工作或是社交活動;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點擊查看阿滋海默症中文網站:
全天候阿滋海默症協助熱線
電話:1.800.272.3900
TDD:1.866.403.3073
電子郵件:info@alz.org
 
和大家分享當天的盛況:
 
Catherine Lee, Elaine Peng and Jane Chao


點擊查看詳情: https://www.namichinese.org/news/%e7%ac%ac%e5%8d%81%e5%b1%86%e8%8f%af%e4%ba%ba%e9%98%bf%e6%bb%8b%e6%b5%b7%e9%bb%98%e7%97%87%e8%ab%96%e5%a3%8710th-annual-chinese-alzheimer%e2%80%99s-forum/
 
********************************************************************************************

2016年8月6日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主辦第12屆情感障礙公眾教育日 12th Annual Mood Disorders Education Day

2016-08-06 23:16
 
受益者是情感障礙患者和其照顧者,和有興趣了解情感障礙的所有社區成員。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五分之一美國人某段時間內會患上某種情感障礙,如抑郁癥和躁郁癥。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患者本身。其家人、朋友、社區, 幾乎所有人都受到關聯。2020年,抑郁癥將位居全球所有疾病中發病率第二位; 躁郁癥將排名第五。由於情緒障礙引發的自殺,導致每年全世界超過一百萬人失去生命。
 
情感障礙公眾教育日講座包括介紹最新治療進展,情感障礙的成年人,青少年和兒童的神經系統科學,遺傳學和環境對情感障礙的影響,解決情感障礙創造性的方案,每年舉辦一次,免費向公眾開放。
 
  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向華裔社區努力地推廣精神健康教育服務。


點擊查看詳情:  https://www.namichinese.org/news/a2016%e5%b9%b48%e6%9c%886%e6%97%a5%e6%96%af%e5%9d%a6%e7%a6%8f%e5%a4%a7%e5%ad%b8%e9%86%ab%e5%ad%b8%e4%b8%ad%e5%bf%83stanford-university-medical-center%e4%b8%bb%e8%be%a6%e7%ac%ac12%e5%b1%86%e6%83%85%e6%84%9f%e9%9a%9c%e7%a4%99%e5%85%ac%e7%9c%be/

**************************************************************

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 2016年夏季戶外歡樂會

2016-07-30 23:24
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 2016年夏季戶外歡樂會  
 
音樂 戶外卡拉OK 戶外Potluck  燒烤 歡樂草場比賽 排球 健行 太極 排舞 遊園 猜謎 撲克遊戲 抽獎 等
 
盡情享受陽光,擁抱歡樂!康復之路你我攜手共渡!
 
2016年 7月 30日週六 10:00am -5:00pm
 
地點:(Turtle Picnic Area)
17600 Lake Chabot Rd,Castro Valley,CA94546
 
 
 
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的戶外歡樂會快報:2016年7月30日,天公作美,多云有風,共有73位來賓一起共享快樂,笑聲此起彼伏,感覺心情特別舒暢,大家歡歌笑語不絕,收穫滿滿,活動圓滿結束了,但我們可以讓快樂繼續延續下去,鼓勵自己、鼓勵家人多運動多歡笑,多擁抱陽光!和大家分享我們當天歡樂的場景。期待下次歡聚!
 
 


點擊查看詳情: https://www.namichinese.org/news/%e7%be%8e%e5%9c%8b%e8%8f%af%e8%a3%94%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8%81%af%e7%9b%9f-2016%e5%b9%b4%e5%a4%8f%e5%ad%a3%e6%88%b6%e5%a4%96%e6%ad%a1%e6%a8%82%e6%9c%83/
 
********************************************************************************************

NAMI IOOV我們的心聲

 
NAMI IOOV”我們的心聲“ 項目演示,通過分享精神疾病患者的個人故事來改變大眾對精神疾病的偏見和誤解。時間長度為90分鐘。
 
7月少數族裔精神健康宣傳月隆重奉獻:
全美首次中文NAMI“我們的心聲”項目演示!
 
July is National Minority Mental Health Awareness Month:
NAMI ACS will be making the 1st In Our Own Voice (IOOV) presentation using Chinese language in U.S.A.
 
NAMI IOOV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我們的心聲”是由兩位經過NAMI認證的講員,和大家共享有關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片段和他們如何走向康復,這是一項獨特的引人注目的公眾教育項目。歡迎您前來聆聽他們的珍貴分享。 7月23日的講員分別是江神仁先生 Mr.David Chiang和許家忠先生 Mr.Trung Hua。
 
嚴重精神疾病的康復是一個漫長,艱難的旅程。在演示過程的"黑暗日子"裡,講員會展示精神疾病患者最艱難時刻發生的感受和體驗;分享如何學習接受生病的事實, 接受是康復之路至關重要的一步;治療精神疾病和管理自己的病情有許多方法, 每個人不盡相同,他們的情況又是如何的呢?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如何憧憬呢?讓我們為他們挑戰公眾偏見,勇敢地分享自己的經歷鼓掌。期望他們開創歷史的舉動能夠帶給大眾啟示和幫助。
 
經過8個月的籌備,華語“我們的心聲”項目終於面世!
時間:週六 7月23日 下午1:00-3:00 Saturday, July 23, 2016 from 1:00 PM to 3:00 PM
地點:39500 Fremont Blvd, Suite 300 , Fremont, CA 94538
 
免費訂票網站:
 
 
 
 
 
 
這是當天活動的相片:
 
 
 
全美NAMI IOOV項目經理Julie Erickson--Program Manager, NAMI In Our Own Voice of NAMI對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推出的首次“我們的心聲”項目演示表示祝賀!
 
請把華語“我們的心聲”帶入社區!
 


請點擊鏈接了解更多詳情: https://www.namichinese.org/ioov%e6%88%91%e5%80%91%e7%9a%84%e5%bf%83%e8%81%b2/
 
********************************************************************************************

美國華裔行動小組健康日CAAT Wellness Day Event 2016

2016-07-14 23:19
 
     在哥倫比亞大學勞倫斯·楊教授Dr. Lawrence Yang, Columbia University的領導下,克服華裔精神疾患內化汙名Overcoming Internalized Stigma項目在美國東西部同時進行。從2014至2016年,北加州的Peers舉辦了第一、第二期克服內化汙名Overcoming Internalized Stigma粵語患者互助學習小組和第三期華裔英語患者互助學習小組,試圖降低華裔精神疾患患者的病恥感。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博士後研究員瓦萊麗·傑克遜博士Dr. Valerie Jackson是西岸項目的領導者, 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負責人彭一玲女士Elaine Peng是西岸三期項目的Co-leader共同領導者。我們尤其感謝在幕後做了大量籌備工作的Peers華裔項目協調員劉姑娘Veronica K. Liu!
 
『克服內在恥辱』小組,希望通過服內化汙名計劃, 消除來自社會和患者本身內部的歧視。針對心理困擾的歧視通常分外在與內在的歧視:外在的歧視為社會對患者的態度, 表現在對那些有心理困擾的人仕抱有偏見, 認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是有或缺的, 無能,無力, 不應受到尊重或公平對待的。內在的歧視則是患者對自己的看法。他們普遍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和沒有價值的。三期項目研究結果顯示非常成功。學員增強了自我意識和提高了應對技巧,並運用到他們的日常和社會活動中。
 
2016年7月14日,在Oakland奧克蘭市中心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美國華裔行動小組健康日CAAT Wellness Day Event 2016!健康日活動有楊教授、傑克遜博士和彭一玲女士一起介紹和探索克服華裔精神疾患內化汙名項目背後的故事,與大家分享研究發現的成果。當天還有健身活動工作坊,如Claudine Woo設立的感恩藝術畫,Ting Xu的太極演示,和Jean Lee的美麗插花藝術。 (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會請來抑鬱症患者Jean Lee過來給我們傳授東方插花藝術,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位人生的強者的到來!)活動吸引了眾多在北美地區為精神健康奉獻的族裔骨干人員。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的義工們積極地為這次活動默默貢獻,和大家一起分享此次活動的片段。
     From left to right:Lyndsey Ellis,Kenneth Kozi Arrington
Andrew Shu, Shelly Ji,Elaine Peng, Jean Wang,Jane Chao, Philip Yuan
    Dr. Lawrence Yang,Elaine Peng,Dr. Valerie Jackson


請點擊鏈接了解更多詳情: https://www.namichinese.org/news/%e7%be%8e%e5%9c%8b%e8%8f%af%e8%a3%94%e8%a1%8c%e5%8b%95%e5%b0%8f%e7%b5%84%e5%81%a5%e5%ba%b7%e6%97%a5caap-wellness-day-event-2016/
 
********************************************************************************************

熱烈祝賀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負責人彭一玲主任Elaine Peng榮獲全美NAMI2016年多元化推廣獎

2016-07-11 02:54
2016年7月9日在丹佛Denver喜來登酒店(Sheraton Hotel),彭一玲主任接受全美精神健康聯盟多元化推廣獎(NAMI 2016 Multiculture Outreach Award),成為NAMI史上36年來首位獲獎的華人。
 
獲獎後,NAMI CA加州批准了我們的研討會。七月拿獎後我們和NAMI總部多次談判, 最終在十月得到他們明確的答复:NAMI總部首席執行官Mary和全美總管Susan明確表示NAMI會在不久的將來全美開展中文項目和支持華裔活動。之前要不要去拿這個全美獎還在猶豫, 這獎現在看來造福大家, 去拿還是對的。希望NAMI 中文項目在全美遍地開花結果,希望共同一起推動精神領域的進步,祝福我們的明天!大家加油!謝謝大家的支持!
 
和大家分享現場的片段:
Elaine Peng & Irene Wei
躁鬱症患者Former Congressman Patrick Kennedy 派翠克·J·肯尼迪 前美國國會眾議院議員在發言
Mary Giliberti, J.D., (NAMI Chief Executive Officer-NAMI全國首席執行官)在發言
 Ken Duckworth, M.D., NAMI Medical Director-NAMI全美醫療總監 & Elaine Peng
 Elaine Peng & Teri Brister, Ph.D., L.P.C.-NAMI Director, Knowledge Integration 
NAMI Board member 董事會成員Gloria M. Walker

Read more請點擊鏈接了解更多詳情: https://www.namichinese.org/news/%e7%86%b1%e7%83%88%e7%a5%9d%e8%b3%80%e7%be%8e%e5%9c%8b%e8%8f%af%e8%a3%94%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8%b2%a0%e8%b2%ac%e4%ba%ba%e5%bd%ad%e4%b8%80%e7%8e%b2%e4%b8%bb%e4%bb%bbelaine-peng%e6%a6%ae%e7%8d%b2%e5%85%a8%e7%be%8enami2016%e5%b9%b4/
 
************************************************************************************************

熱烈祝賀2016年七月作為貝貝摩爾坎貝爾國家少數族裔精神健康宣傳月法案在加州參議院通過!Relative to Bebe Moore Campbell National Minority Mental Health Awareness Month.

6月20日,美國精神健康聯盟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NAMI)各少數族裔代表聚集在加州省府Sacramento議會大廈熱烈祝賀SCR 119法案在加州參議院通過。立法者加州參議員赫茨伯格Bob Hertzberg和米切爾Holly J. Mitchell介紹,SCR 119法案是把2016年7月整一個月作為加州貝貝摩爾坎貝爾少數民族精神健康宣傳月,希望以此改變和推動缺少資源的少數族裔精神健康領域建設。美國精神健康聯盟加州分會NAMI CA首席執行官傑西卡·克魯斯Jessica Cruz 率領各少數族裔代表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SCR 119法案:
https://alameda.networkofcare.org/mh/legislate/state-bill-text.aspx?id=446272&bill=SCR%20119&sessionid=2015000

以Bebe Moore Campbell貝貝摩爾坎貝爾來命名的少數族裔精神健康宣傳月鼓勵社會大力倡導和支持精神健康。貝貝摩爾坎貝爾是NAMI成員,她一生為少數族裔精神健康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她撰寫的少兒讀物"Sometimes My Mommy Gets Angry"《有時候我媽媽會生氣》獲得了2003年度NAMI國家優秀文學獎。
 

全美精神健康聯盟NAMI是一個成立於1979年覆蓋美國各地最大的全國性非營利精神衛生組織。據數據統計,在美國成年人中每四人中(未成年人中每十人)就會有一位曾罹患精神疾病。美國亞裔高齡女性自殺率位居全美之最,但由於亞裔對精神疾病的認知率低和嚴重的病恥感,導致亞裔族群的精神疾病就醫率是全美最低的。從2012年開始,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NAMI ACS一直不遺餘力地在華裔社區推動精神疾病的科普宣傳,開展病友和照看者之間的互助支持活動,大力提供及推廣對精神暨心理疾病的認知、防治、資訊和互助,在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巨大的回響。

作為亞太裔社區的代表,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負責人Elaine Peng 彭一玲主任十分欣喜加州參議院重視少數族裔精神健康建設,該法案有提到:加州減少心理健康資源不均項目CRDP報告認為”亞太裔社區成員精神健康狀況發病率高,但很難獲得良好的服務。因為許多API社區成員有限的英語水平,文化和語言障礙都是重大的挑戰。治療單位往往缺乏相應的精神衛生術語和文化知識的專業知識來有效地與患者溝通; 另外污名化和社會有關精神健康的偏見也顯著障礙亞太裔群體尋求精神健康服務,尤其是因為許多API語言缺乏心理健康問題的詞彙表,涉及到的往往都是貶義詞,因此亞太裔社區群體評估的標準和治療心理健康服務方式有別於西方的方法, 需要區別對待。”

當天彭一玲主任還代表NAMI為加州眾議員蘇珊博尼利亞 Susan A. Bonilla頒發2016年最佳議員獎,以表彰她不斷推動有利於精神健康建設的法案,為精神健康人群發聲和奔走。

加州減少心理健康資源不均計劃CRDP亞太裔工作組主任Rocco Cheng 鄭建宏博士即將和阿拉梅達縣行為健康服務部合作,幫助改進對於亞太裔社區精神健康的服務,造福阿縣亞太裔社區。

 

從左到右:Elaine Peng,Jessica Cruz(Executive Director of NAMI CA-NAMI加州首席執行官),Dr. Sergio Aguilar-Gaxiola(President of Board of NAMI CA-NAMI加州董事會主席)and Dawn Brown.

從左到右:Larissa Lam Chiu, CA Assemblymember Jim Frazier Office Staff, Shelly Ji(NAMI CONTRA COSTA 中文部負責人), Marcel Harris(NAMI CA Statewide Organizer)

 

  各族裔代表在參議員Senator Robert M. Hertzberg的辦公室。

從左到右:Kris Amezcua(NAMI CA Director of Operations-NAMI加州運營總監), Dawn Brown,  Susan A. Bonilla( Assemblymember- 加州眾議員), Elaine Peng and Ray F. Montgomery.

從左到右:Elaine Peng, Jessica Cruz(Executive Director of NAMI CA-NAMI加州首席執行官), Shelly Ji(NAMI CONTRA COSTA 中文部負責人)
 

從左到右:Shelly Ji,Elaine Peng, Larissa Lam Chiu,Emily Wu Truong,Melen Vue(NAMI CA Director of Community Engagement)and Paaj Tshab Vaaj.

Elaine Peng 彭一玲 和 Dr. Rocco Cheng 鄭建宏博士(California Reducing Disparities Project (CRDP) API-SPW Project Director-加州減少心理健康資源不均計劃CRDP亞太裔工作組主任)

     Singtao Chinese newspaper on 6/23/2016.星島日報B4版

觀看視頻請用鏈接:https://youtu.be/G-qUjvyWq54

 

Epochtimes Chinese newspaper on June 29th, 2016大紀元2016年6月29日新聞報導
 
加州華人祝賀今年7月成為「少數民族精神健康月」
 
 

********************************************************************************************
Education Meeting 單月主題/活動
 
Free, You are invited to atte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Workshops,
in M andarin speaking
 
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國語講座 (免費 )
 
Day time Seminar 白天講座,直接入場,勿需報名。
The 4th Saturday every Odd Month 1:00-3:00PM
Non-religions, no need to register, walk-in okay.
 
2016年5月28日主題為:《身心靈全動員,療癒精神疾患! 》“Integrating mind, body and spirit in recovery from mental illness”
講員:C. Paul Yang, M.D., Psychiatrist 楊錦波精神科醫師
 
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將於3月26日週六下午1:00-3:00在Fremont Hospital會議室,舉辦主題為 “身心靈全動員,療癒精神疾患!”的免費講座。 UCSF舊金山加州大學臨床精神科教授楊錦波醫師闡釋Mindfulness(正念), 隨時覺查一呼一吸, 既是活在當下, 空的時候, 寧靜的時候, 沒有憂慮, 焦躁...造字『念』,意即心在當今和外界經驗,六個入口:言,耳,鼻,舌,身,意。強調正念的訓練, 即分分秒秒將注意集中在當下, 不悔恨過去, 不瞻望未來., 不做評斷, 把佛家的禪定, 如是用在正念的訓練, 在精神科上, 現已成主流的治療方式。人類的知識一直在改變, 但人的覺查力,洞察力與生俱來。歡迎和我們一起來了解和學習正念體悟療法!正念體悟療法要培養的能力:
* 活在當下的能力。
* 活在現實中而非活在想法裡的能力。
* 覺察能力。
* 了知的能力。
* 平常心。
* 接納的能力。
* 專注的能力。
講座內容引人入勝,希望大家不要錯失良機。
 
時間: 5月 28 日 2016 (週六) 1:00-3:00PM
地點: 39500 Fremont Blvd, Suite 300,Fremont, CA 94538
 
灣區華裔學生抑鬱症增多 專家呼籲家長要多溝通
 
詳情請點擊鏈接:
 
「家長們,請不要望子成龍」
——幫助孩子遠離憂鬱症,一個華裔家長的反思
 
詳情請點擊鏈接:
 
矽谷教育:幫助孩子遠離憂鬱症專題報導
留意少兒心理健康 早發現是機會
 
詳情請點擊鏈接:
 
********************************************************************************************

加州華裔義工彭一玲獲「社區英雄」獎State Assemblymember Kansen Chu has selected Elaine Peng to be recognized as one of his 2016 Community Heroes.

2016-05-19 19:46
 
加州眾議院第25選區議員朱感生在週四(5月19日)在選區內舉辦第二屆社區英雄獎頒獎晚會。 30位不同領域的社區人士和組織獲得該殊榮,當中國家精神衞生中心阿拉美達縣南部亞裔社區項目負責人彭一玲、環保人士周時群為華裔。
 
朱感生說,頒獎目的是為了表彰在亞裔社區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士,這些人士不眠不休的為社區努力奔走,提高社區的福祉,讓人十分敬佩,獲得社區英雄獎項實至名歸。
 
彭一玲對於獲得該獎項十分榮幸,她感謝朱感生議員能夠對精神衞生問題給予關注。
當天彭一玲還獲得Dave Cortese--Santa Clara County Board of Supervisors President 聖克拉拉縣監事會主席的表彰。
 
彭一玲服務精神衞生工作已經4年時間,所在組織在阿拉美達縣南部有志願者八十多人,為超過1000名社區居民提供精神衞生服務。她說,精神衞生問題在華裔族群中存在偏見,患者不願意出來尋求幫助。亞裔族群人數佔區內人口約三成,而獲得精神輔助的亞裔只佔2%,所以是一種極度的不平衡狀態。作為亞裔項目的負責人,希望打破這個禁忌,讓大家提高認知。其實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只不過是腦子出現了病症,患精神疾病應該積極尋求治療,沒有必要隱瞞。
 
身穿「華裔精神健康聯盟」鮮綠色T恤衫的彭一玲在週四(5月19日)晚上於矽谷城市苗必達(Milpitas)領取「社區英雄獎」,她和她的團隊在頒獎現場備受矚目。
 
彭一玲是將個人遭遇轉化為社會責任的典範。她表示,獲獎的心情很激動,也很複雜。她來自中國大陸,3年前由於家庭變故開始接觸非營利組織——全國精神健康聯盟(NAMI),進入這一未知領域。
 
她隨後成為該聯盟加州南阿拉米達縣 亞太事務總監、美國華裔精神疾病聯盟(NAMI ACS)負責人,幾年來一直幫助華人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屬走出困境。
 
作為精神健康義工,彭一玲嚐到很多酸甜苦辣。其中最大的感受是,由於亞裔傳統上對精神疾病存在偏見而「諱疾忌醫」,導致精神疾病就醫率為全美最低,已經成為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
 
她介紹說,「華裔精神健康聯盟」一直致力於在美國華人社區提供精神暨心理疾病的認知、防治、資訊和互助,希望把聲音帶到社區、呼籲整個社會一起來面對。目前,已在華人社區獲得很大反響和認同。
 
下個月,這個優秀團隊將赴加州首府沙加緬度,開展面向亞裔的一項精神健康教育活動。
 
 
2015-8-6
 
 
 
 
 
 
 
********************************************************************************************

北加健康是福義診 華裔社區青睞與推崇

2016-06-20 20:43
為了幫助社區華人的健康,由大紀元時報和新唐人電視聯合舉辦的「健康是福」系列活動受到舊金山灣區民眾的好評,2016年6月19日,第三場義診活動在南灣苗必達圖書館舉辦,觀眾們反響熱烈。
 
從各類痛症到皮膚病,從眼科到精神疾病,從日間照護到醫療保健,各類專家各縣其能。
 
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積極參與這項幫助社區華人健康的公益活動。以下是活動片段。
 
Crystal Yuan:「您的家人如果說,連續兩個禮拜看起來比較沒有精神,無精打采,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也不愛講話,如果有連續兩個禮拜有這種現象的話呢,就要非常的注意了。」「最主要還是表達對他的一個關心,跟他還是要有個溝通。」

********************************************************************************************
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是阿拉米達郡10×10健康運動籌委會成員之一。四月20日,籌委會會議在活動地點舉行,感謝為10×10健康運動付出的所有義工們! 10×10健康運動的由來:根據數據統計,在美國有精神問題挑戰的人群平均壽命比一般人群少25年,鑑於此,阿拉米達郡在2012年推出一個呼籲健康運動的項目!希望在十年的時間增加精神疾患患者十年的壽命。五月20日是第五屆10×10健康運動,歡迎大家在五月20日週五光臨!
歡迎參加第五屆慶祝精神健康月活動!
 
時間:2016年5月20日週五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
地點:奧克蘭美麗湖音樂臺
 
邁向健康活動項目包括:
環奧克蘭美麗湖步行/跑步,
免費健康瓜菜提供
兒童遊樂園 太極拳 尊巴舞
排舞 資源共享 贈品
 
免費入場 請自備水瓶
 
 
 
********************************************************************************************

API community celebrated 2016 ASIAN PACIFIC ISLANDER (API) MENTAL HEALTH AWARENESS DAY 2016年亞太裔(API)精神衛生宣傳日慶祝活動

2016-05-13 23:56
 
Alameda County Behavioral Health Care Services Office of Multicultural Services  
阿拉米達郡行為健康保健多元化服務部
 
首次隆重推出
 
 亞裔及太平洋居民(API)精神健康宣傳日
 
2016年五月13日星期五
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
Veterans' Memorial Building
退伍軍人紀念大樓
22737 Main Street Hayward, CA 94541
 
口號:“這是我們的故事,我們的歌!”
上午活動旨在藉著分享故事,教育信息,來鼓舞人心,強調並祝賀現有的社區資源,尊崇不同文化及信仰的落實。這些使得亜太社區在面對諸多挑戰時,仍保有足夠的彈性和耐力。
 
下午將由亞太裔活動策劃委員和顧問經用多種語言(如中文,韓語,菲律賓,越南語等),協助分組收集大家關心的議題及解決之道,以便阿拉米達郡心理健康部能提升滿足亞太裔社區需求的能力。
 
 
當天與會人員超過200人,是一個屬於亞太裔的盛會。有華裔、韓裔、日裔、菲律賓、越南、泰國、尼泊爾、夏威夷土著、不丹、蒙古、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印度、緬甸等多個民族。各個亞太族裔的藝術表現讓慶祝活動達到高潮,Kumu Doreen夏威夷呼啦祈禱, 韓裔祝福、泰式舞蹈祈福、不丹尼泊爾青年舞蹈,中國舞龍、舞獅,中國武術,太極等。來自POCC和NAMI的患者分享了他們的故事,鄭建宏博士Dr. Rocco Cheng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下午亞太裔活動策劃委員和顧問協助分組收集大家關心的議題及建議。
 
阿拉米達縣精神健康服務部少數名族總監Gigi Crowder女士代表縣精神健康服務部表彰了以往對亞太裔社區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士。獲獎者有Albert Lieu, Austin Tam, Pysay Phinith, Amy Szeto, Esther Chow, Joyce Lim, Elaine Peng和追獎已故的Mandy Chiang。
 
希望這次活動為阿拉米達郡心理健康部提升滿足亞太裔社區需求的兩年期項目打開良好的序幕,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協助阿拉米達郡心理健康部主辦了此次活動,活動好評如潮,謝謝大家的支持。
 
 
 
Crystal Yuan是當天的中文即時翻譯員。
 
***********************************************
 

阿拉米達縣首次亞太裔精神健康宣傳日!2016 ASIAN PACIFIC ISLANDER (API) MENTAL HEALTH AWARENESS DAY

2016-05-10 18:05
 
五月是全美精神健康宣傳月。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健康的概念: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精神健康與精神疾病與軀體健康和軀體疾病一樣,是由多個相互作用的社會環境、心理和生物因素決定的。精神疾病的患病風險都與貧窮的相關指標,包括低教育水平、低收入與不良住房條件等,關係密切。易於罹患精神疾病的危險因素涉及:不安全感和絕望感,快速的社會變化,暴力威脅和軀體疾病。
 
精神疾病是常見病。以傷殘調整生命年(DAL Ys)來計算,1990 年世界上精神和行為問題佔整個疾病負擔的 11%。預計到 2020 年將增長到 15%。精神健康問題亦帶來其他一些社會負擔。 1990 年抑鬱症是第四大疾病負擔,預計到 2020 年將上升到第二位,僅次於心臟病。然而,很多政府和社會忽略了精神疾病和精神衛生。 WHO 收集的數據顯示,很多國家精神衛生可用資源與精神疾病所導致的負擔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與最近幾十年世界人口健康的總體收益相比,精神疾病的負擔有所增加(Eisenberg 1998;Desjarlais 等,1995)。
 
令人非常興奮的是2016年5月全美各地已經開展很多精神健康宣傳活動。心理健康月的目標是讓人們關注心理精神健康問題。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能做些什麼來幫助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和改善病情。隨著知識的增長來分享經驗,提供支持和減少歧視。通過普及教育和宣傳,讓大眾相信努力促進精神健康是可行和值得的。
 
由於亞裔社區的不斷發聲和亞裔族群缺乏精神健康服務支持的數據披露,政府部門愈來愈關注亞裔群體的精神健康狀況。 5月10日星期五,阿拉米達縣 議會發佈公告:宣布2016年5月13日為阿縣首次亞太裔精神健康宣傳日。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NAMI ACS 有幸參與到這一偉大事件中。
 
阿拉米達縣精神健康服務部將聘請「加州減少心理健康資源不均計畫」(簡稱CRDP)加州亞太裔工作小組主任鄭建宏博士Dr. Rocco Cheng開展為期一年半的研究計劃。 第一期報告分析了加州亞太裔社區缺乏心理資源的現狀,提出改善建議,為加州亞太裔居民爭取福祉。鄭建宏博士說:「我們需要通過宣傳教育來減少亞太裔對心理疾病的禁忌並提高認知率。對於社會上執法人員對精神疾患的不公正待遇產生的悲劇,CRDP報告提出的新計畫和策略也可以教育和培訓執法人員,讓他們能夠理解病患而不是將病患的行為解讀為有意攻擊。」5月13日伊始,造福阿縣亞太裔社區精神健康的行動拉開序幕,鄭建宏博士會帶領其專業團隊深入調查阿縣精神健康亞太裔社區服務狀況,為阿縣精神健康服務部出具可行方案,幫助阿拉米達縣改進在亞太裔社區精神健康的服務品質。
 
2016 ASIAN PACIFIC ISLANDER (API) MENTAL HEALTH AWARENESS DAY
 
May 13, 2016
 
WHEREAS, the Alameda County Board of Supervisors declares May13th as Asian Pacific Islander, (API) Mental Health Awareness Day in Alameda County; and
 
WHEREAS, there is a need to support the recovery process of clients/consumers and family members struggling with the challenges of mental health issues through the delivery of welcoming and honoring culturally responsive servic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community defined practices offered by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providers; and
 
WHEREAS, mental health issues are among the leading causes of disability in America, and have not been properly addressed for those who identify as API; and
 
WHEREAS, Alameda County BHCS to better address disparities specific to APIs has launched a quality improvement initiative and will lead the efforts with essential input from consumers, family members, provide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o focus specific attention on advocating and promoting funding for culturally congruent programming for this diverse population; and
 
WHEREAS, the 1999 Surgeon General’s Report identified Asian Americans as one of the four major ethnic groups experiencing mental health disparities in this nation. Further, the API population is the largest ethnic category in Alameda County, with a poor record of being reached by effective services; and
 
WHEREAS, as of July 2, 2014 there are 28.9% Asians, 1% Native Hawaiians and Pacific Islanders in Alameda County and only a 2% utilization rate of public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programs; and
 
WHEREAS, Alameda County Behavioral Health Care Services, in an effort to respond to these concerns, has been one of the pioneering County departments to heed the needs of the API community by establishing an API Quality Improvement Initiative to progress in our work of using culturally responsive approaches, esources, and tools that will enhance restoration of mental health wellness; and
 
WHEREAS, clients/consumers, family members, providers, spiritual leaders, and all other interested stakeholders can participate in uniting in a collective effort to replace misinformation about mental health, and erase prejudice,fear, and blame, thereby reducing stigma, loss of face, and disparities in regard to the services provided to the API community,
 
NOW, THEREFORE, BE IT PROCLAIMED this Board of Supervisors, County of Alameda, State of California,does hereby proclaim May 13, 2016 as Alameda County “API” Mental Health Awareness Day, and encourages all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this important cause.
 
SCOTT HAGGERTY, President
Supervisor, First District
WILMA CHAN, Vice President
Supervisor, Third District
RICHARD VALLE
Supervisor, Second District
NATE MILEY
Supervisor, Fourth District
KEITH CARSON
Supervisor, Fifth District
 
 
 
彭一玲主任和鄭建宏博士手持CRDP的加州亞太裔族群第一期報告呈現給公眾。
********************************************************************************************
阿拉美達縣參事會衞生委員會2016年5月9日公佈的財務審計報告稱,服務東灣社區超過四十年的「亞裔家庭輔導中心」(ACMHS)的會計部門有紕漏,缺乏長遠的財務規劃,要求備受爭議的中心行政主任Philip Sun(音譯:孫菲力浦)作出回應。
 
5月9日上午100多名社區成員,亞裔家庭輔導中心工作人員和支持者出席公聽會。會場氣氛熱烈,充滿了能量!代表們一個緊接著一個來到麥克風前發言,來自緬甸、柬埔寨、韓國、中國和越南等的社區代表要求監事採取行動。 亞裔家庭輔導中心醫療團隊宣稱,如果監事會沒有乾預,他們將集體辭職。 ACMHS現任董事會及執行董事雖然被要求參加聽證會,但他們拒絕參加。
 
          公聽會現場場景。
 
            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負責人彭一玲代表華裔社區發言。
 
                              支持者們合影。
 
       KGO TV-abc7news在現場採訪亞裔家庭輔導中心Sann Sann Myint。
 
   世界日報記者劉先進採訪亞裔家庭輔導中心周陳芷茵(Esther Chow)。
 
  星島日報記者崔林子採訪亞裔家庭輔導中心林玉愛(Joyce Lim)。 
 
多家媒體第一時間報導了事件:
 
1、KGO TV-abc7news報導:
 
 
2、NBC news報導:
 
 
3、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4、星島日報Sing Tao USA:
 
 
5、Korea Times韓國時報:
 
 


Read more: https://www.namichinese.org/%e6%8b%af%e6%95%91%e4%ba%9e%e8%a3%94%e5%ae%b6%e5%ba%ad%e8%bc%94%e5%b0%8e%e4%b8%ad%e5%bf%83-help-save-acmhs%ef%bc%81/

******************************************

2016年5月7日佛利蒙市學區舉辦少兒精神健康宣傳週活動Children's Minds Matter Week

2016-05-07 18:40
全世界估計有約20%的兒童和青少年有精神障礙或精神問題. 約有半數的精神障礙始於14歲以前,因此普及精神健康教育從學校做起已經是當務之急。
 
為此,在支持學區教育為宗旨的非營利組織「發燒友」(FUSS)的主辦下,5月7日佛利蒙市學區舉辦了少兒精神健康宣傳週活動。
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負責人彭一玲主任Elaine Peng和前佛利蒙市學區委員吳葦Ivy Wu(FUSS的創辦人)。
 
Raising community awareness with Fremont Vice Mayor Lily Mei, Elaine Peng president of S. Alameda County NAMI Chinese, AAPA Vice President Dr. Hsu, and Dr. Srinivasan of City of Fremont Infant/Toddler Program.(相片取自AAPA FB)
 
彭一玲主任Elaine Peng與佛利蒙市副市長高敘加Lily Mei在一起。
 
AAPA Vice President Dr. Hsu, and Dr. Srinivasan of City of Fremont Infant/Toddler Program
********************************************************
 
加州社會康復機構協會的春季大會研討會CASRA Spring Conference 2016
2016-05-04 23:56
The California Association of Social Rehabilitation Agencies Conference
加州社會康復機構協會的春季大會
 
 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執行主任彭一玲Elaine Peng 作為大會研討會《華裔精神患者病恥感變化》的演講者之一
         Haydée Cuza,Lyndsey Ellis,Elaine Peng
Elaine Peng &  Valerie Jackson
 
Elaine Peng & Gigi Crowder
Zuleima  Flores--NAMI CA Community Engagement Coordinator
 
 


Read more: https://www.namichinese.org/news/%e5%8a%a0%e5%b7%9e%e7%a4%be%e6%9c%83%e5%ba%b7%e5%be%a9%e6%a9%9f%e6%a7%8b%e5%8d%94%e6%9c%83%e7%9a%84%e6%98%a5%e5%ad%a3%e5%a4%a7%e6%9c%83%e7%a0%94%e8%a8%8e%e6%9c%83casra-spring-conference-2016/
 
********************************************************************************************

小鴨戶外籌款活動THE DUCKS FOR BUCKS RACE

2016-04-23 23:57

地點:伊麗莎白湖弗里蒙特Lake Elizabeth in Fremont

時間:2016年4月23日星期六-上午11點開始家庭遊戲,下午1:00小鴨比賽

Crystal Yuan and Joe Rose hosted  NAMI ACS Booth in Lake Elizabeth,Fremont.

華裔外展經理Crystal Yuan和董事會主席Joe Rose在活動中設置了展位,當天歡聲笑語不絕,大小同樂,一家共享天倫之樂!

 
這個為非營利性組織中提供外展和籌集資金的活動已經舉辦了21年,2016的銷售目標8000橡膠鴨子。自卸卡車將倒入小鴨子在湖里,湖的前面拉起警戒線,弗里蒙特消防隊用消防水帶,慢慢把鴨子 落下通道。由於每個鴨進入水道,鴨子底部的號碼與比賽的放置順序一起記錄。這些數字通過無線電回到船上控制室,它們的號碼被輸入到計算機中,並與他們的比賽報名表號相連,這將確定主辦單位可以和每位獲獎者聯繫。
 
如果第一名獲獎鴨號碼是預先選定鴨數字中,這鴨子將贏得大獎。獲獎者不必在場,多年前,第一名$2000勝出者居住在新澤西州,主辦單位給她發了支票。每位獲獎者賽后將通過電話聯繫。如果無法通過電話聯繫,他們將通過電子郵件聯繫獲獎者
 
這是當天的活動片段,期待明年您的加入!
 
   華裔外展經理Crystal Yuan和董事會主席Joe Rose
 
    Elaine Peng的運氣還沒到,這次沒有中獎,希望她明年再來!:)


Read more: https://www.namichinese.org/news/%e5%b0%8f%e9%b4%a8%e6%88%b6%e5%a4%96%e7%b1%8c%e6%ac%be%e6%b4%bb%e5%8b%95the-ducks-for-bucks-race/
 
********************************************************************************************
祝賀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志工Elaine Peng、Jack Song成為全美首批NAMI F2F的中文教師導師(NAMI State Teacher Trainer)!
 
2016年四月料峭春寒,首都華盛頓DC迎來了NAMI全美的培訓大會,NAMIACS的三位成員也在其列。其中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 Elaine Peng彭一玲、Jack Song通過培訓,五月起正式成為全美首批NAMI F2F的中文教師導師(State Teacher Trainer)。恭喜!相信他們的努力將開創NAMI華裔家庭精神基礎教育課程的新局面!
 
以下是培訓大會的相片。
 

     這是NAMI在2017年推出的動畫培訓教材。

 

從左到右:Jack Song, Suzanne Robinson(Director of Training NAMI Family-to-Family Education Program-NAMI全美家庭基礎教育項目培訓總監) ,Elaine Peng 彭一玲
 

從左到右:Jack Song, Sarah O’Brien(Director of Training NAMI Peer-to-Peer Education Program)NAMI全美同儕教育項目培訓總監 ,Elaine Peng彭一玲

從左到右:Robert Villanueva(National Trainer of IOOV Trainers NAMI全美“我們的聲音”項目國家教練), Elaine Peng 彭一玲, Susie Piaseki (State Trainer of IOOV Trainers NAMI“我們的聲音”項目教師導師)

從左到右:Mary Giliberti, J.D., (NAMI Chief Executive Officer-NAMI首席執行官), Elaine Peng 彭一玲


********************************************************************************************
 
【喜訊】Congratulation! April 2016 NAMI Family To Family Chinese Course graduates. Thirty four students completed the course with no attrition! 4月2日,恭喜我們第四期NAMI家庭教育課程34名學員順利畢業,他們犧牲了三個月週末的休息時間。為了家人不辭勞苦,堅持上課。再次祝賀他們! 相信大家的努力一定會迎來我們更美好的未來。
 
                  相片已得到肖像授權。
Permission to use the photo has been granted by people in this picture.
 
即日起接受2017年元月開始的新課程,感興趣者請點擊此處報名!
 
或者電郵至:chinese@namiacs.org 
電話:510-259-9580 Ext 109 聯繫人:彭一玲女士
          
 收到報名後我們會做個簡單地問詢後再和您確認學位。
 We will follow up a short screening by email for confirming the seat. Thank you!
 
 
********************************************************************************************
Alameda County Behavioral Health Care Services Office of Multicultural Services  
阿拉米達郡行為健康保健多元化服務部
 
                首次隆重推出
 
 亞裔及太平洋居民(API)精神健康宣傳日
 
2016年五月13日星期五
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
Veterans' Memorial Building
退伍軍人紀念大樓
22737 Main Street Hayward, CA 94541
 
口號:“這是我們的故事,我們的歌!”

上午活動旨在藉著分享故事,教育信息,來鼓舞人心,強調並祝賀現有的社區資源,尊崇不同文化及信仰的落實。這些使得亜太社區在面對諸多挑戰時,仍保有足夠的彈性和耐力。

下午將由亞太裔活動策劃委員和顧問經用多種語言(如中文,韓語,菲律賓,越南語等),協助分組收集大家關心的議題及解決之道,以便阿拉米達郡心理健康部能提升滿足亞太裔社區需求的能力。

网上免費訂票: https://www.eventbrite.com/e/api-tickets-24479273165 以便我們準備食物,飲料等,謝謝。

 
中文報名或諮詢:彭一玲 Elaine  Peng:510-362-1456   chinese@namiacs.org
 Crystal  Yuan 電子郵箱  crystalyuan@namichinese.org
 
了解更多資訊或需協助,請聯繫:Gigi Crowder女士
電話:(510)777-2118
電子郵件:gcrowder@acbhcs.org
 
5月13日恭請蒞臨,我們不見不散!
********************************************************************************************
Education Meeting 單月主題/活動
 
Free, You are invited to atte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Workshops,
in M andarin speaking
 
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國語講座 (免費 )
 
Day time Seminar 白天講座,直接入場,勿需報名。
The 4th Saturday every Odd Month 1:00-3:00PM
Non-religions, no need to register, walk-in okay.
 
2016年3月26日主題為:《"癮"字當頭該怎辦?—介紹“成癮”知識、迷思及干預手段》
講員:彭一玲Elaine Peng  NAMI誌工,全美精神聯盟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加州南阿拉米達郡亞太事務總監兼董事;
          美國華裔精神疾病聯盟的負責人;社區戒癮教育專員。
 
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將於3月26日週六下午1:00-3:00在Fremont Hospital會議室,舉辦主題為:《"癮"字當頭該怎辦?—介紹“成癮”知識、迷思及干預手段》的免費中文精神健康講座。據統計:在美國至少超過2000萬人受到成癮問題的困擾,這些成癮行為問題在華裔社區也並不少見。接受過市政府行為健康部門培訓的社區戒癮教育專員彭一玲女士,希望籍此講座提高大眾對成癮問題的認知和重視。該講座剖析成癮行為的原因和不同形態,成癮早期跡象,成癮行為的社會和情感負擔,介紹對成癮行為的迷思和誤解,幫助大家了解有效的干預手段和輔助治療方法。希望大家不要錯失良機。
      這是當天講座的部分講義及相片和大家一起分享,謝謝大家的積極參與。
 
                                下載講義幻燈片請點擊此處。 

戒癮互助小組AOD (Alcohol & Other Drugs) Recovery Support Group

       -----戒酒匿名會Alcoholics Anonymous

 
參與者:說國語的朋友  ( 有英文翻譯) 
地點:39500 Fremont Blvd, Suite 300. Fremont, CA 04538
時間:每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上午10點至11點。
聯繫人蘇菲亞:408-975-2730 分機 384/彭一玲:510-259-9580 分機 109
電子郵件: AOD@namichinese.org

Read more: https://www.namichinese.org/aod/
 
 
********************************************************************************************
2016年2月8日--中国农历金猴年大年初一,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给大家拜年了!
祝大家 新年快樂、身體健康、猴年行大運!
         Happy Chinese New Year!
 
       點擊鏈接接受我們一分鐘的視頻新年祝福! :)       youtu.be/EFIT5xFwPO4
作為一個患病的個體,疾病和治療占據了他們大部分生活。在長期的孤軍奮戰中,患者需要­了解同病相憐者的經歷,患者的家庭需要了解同病相憐者的家庭在發生著什麼,只有感受到­自己身處一個群體當中,才能遠離孤單,獲得戰勝疾病的勇氣和力量。這是我們目前正在做­的。參加培訓課程,患者和家人學習治療疾病和疾病共存的技巧,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進­行有效的復健,我們有NAMI Family To Family, Peer To Peer,WRAP等課程輔助,盼望還有更多的幫助。我們期望有品質的工作環境,社會­接納和支持我們這個群體。這些期盼需要我們帶動所有人一起去爭取,從身邊做起,默默耕­耘,滴水石穿,希望2016年我們一起努力奮鬥到底!
 
感恩2015年一路有您!謝謝!
 
********************************************************************************************

美國星島粵語廣播電臺專訪美國華裔精神疾病聯盟US Sing Tao Cantonese Radio interviews NAMI ACS Chinese Programs

2016-02-10 21:09
美國星島粵語廣播電臺專訪美國華裔精神疾病聯盟US Sing Tao Cantonese Radio interviews NAMI ACS Chinese Programs
 
 
2016年2月3日,星島粵語廣播電臺採訪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負責人Elaine Peng彭一玲女士
 
非常感謝星島中文廣播電臺粵語臺"星島會客室" 節目主持人Kerry對社區精神健康衛生活動的大力支持!
  
點擊此處按播放鍵耐心等待10秒鐘即可聽取廣播訊息。
 

NAMI誌工姬曉莉將文字版整理出來,由衷感謝她的辛勤付出。

【星島中文廣播電台粵語台 - 星島會客室 (2016年2月3日)
文字整理:姬曉莉
(編者註:主持人 Kerry Yu以下簡稱 “K”, 嘉賓 Elaine Peng彭一玲 簡稱“玲”)
K:歡迎大家收聽星島中文電台,很高興又同大家在電波之中相遇了!今天我們請到Elaine一玲來與我們分析一下關於精神疾病方面的資訊。
玲:和大家問好!今天是年二十四,我祝大家猴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精神健康同身體健康和其他健康都是一樣的,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都應該關注。
K:是呵,我覺得好多人都會將自己精神的問題同自己的 性格相混淆,是不是呵?
玲:哦,這個真是會的。因為精神疾病其實是一個腦部的病變,這種病變會引起行為的改變。如果大家不清楚這個問題,就總是會把它歸咎於這個人的性格有問題,或者心理不夠堅強。好多都會歸咎於他的性格,卻沒想到原來他已經有病在裡邊了。
K:也就是說任何年齡,種族,任何宗教信仰,或者社會階層,都有可能會發生精神疾病問題的。
玲:是的,這些完全沒分類的,病就是病呵!像張國榮,還有好多的明星,我們知道他們有那些精神疾病,是因為他們很出名。 2010年我們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美是五千七百七十萬人,在美國一年之內有精神狀況。換言之,四個成年人裡面有一位是患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來講每十位就有一位,所以非常普遍,普遍性非常大。
K:就是說我們平時身邊就有可能會存在這樣的朋友吧?
玲:嗯,非常常見的!我剛接到一個電話,有位十七歲的男孩,在家抓頭髮,抓到都露出了頭皮。
K:哇,這麼厲害?
玲:但他家人不覺得這孩子出了問題,認為他想偷懶。因為他修了許多AP課,而他自己不想修這麼多。家人覺得他這樣是因為逃避壓力。其實不是的,是這位孩子他的腦裡面已經有了狀況出現,應該及時去干預它。
K:其實我們知道是有三種精神疾病比較普遍。一種是抑鬱症,第二種是躁鬱症,第三種是精神分裂症,能不能請您簡單介紹一下這三種病有什麼區別呢?
玲:好,很感謝Kerry 您這樣來普及精神疾病的知識。在我們身邊抑鬱症非常普遍。好多人都以為抑鬱症者他們只是單純的不開心,其實抑鬱症很大的一個表現是沒動力。他們沒動力去做任何事情。
K:就是找不到人生目標?
玲:不是的,他們是沒辦法。怎麼講呢?我舉個例子大家容易明白的,就好像我們很熟悉的林建明(大明姐),大家知道她患過抑鬱症。她曾經很詳細地這樣描寫,她去洗澡這件事情,她說過:“一想到洗澡,就想我有多辛苦,我要去找衣服,要拿毛巾,沐浴露,要開水龍頭之類的。”他們不明白,原來這個病症出現後,就會導致她沒有了行動的慾望,沒動力。這樣情況持續超過兩個星期以上,我們就希望他們去找專業的救助。
K:就是說去諮詢一下專業的人士。
玲:去尋求專業的幫助。躁鬱症就是比前面的抑鬱還多了一個燥,就是有情緒的燥狂,情緒非常高漲。比如梵高,他就是這個症狀的一個明顯的例子。他可以連續好多天都不用睡覺,睡眠非常的少,但他可以做很多衝勁非常大的工作。精神分裂症另外一個症狀就是會有妄想,幻聽,幻視,幻覺,看到不應當看到的東西,聽到不應該聽到的,或聞到不應該聞到的東西,都是精神分裂症有的一些症狀。所有的精神疾病的判定都是根據症狀來做出的,那我們怎樣分別呢?一定要請專業人士。但我們希望大家來普及,提高對它的認知,知道這是腦部的病變,和身體其他疾病像心臟,胃病是一樣的。如果我們身體其他器官有了問題,我們都會求助的,是不是?但如果是腦裡面有問題呢,我們應該找專業人士的幫助,這樣才可以救到自己。
K:剛才您講過躁鬱症,躁鬱症在情緒高漲時,您覺得是好呢還是不好呢?
玲:對於情緒高漲,其實非常多的從事藝術的人士他們都會患上這個躁鬱症,這不是我講的,是有數據分析的。當然在他們創作時情緒非常高漲,但這對人本身身體的損害是很大的。就是說自己的腦部受損很大,就像經歷了大的衝擊,接著又衝下來,其實這對身體是有非常大的傷害的。
K:哦,就是說,是他的腦部與身體之間的衝擊,是不健康的。
玲:是不健康的一個症狀。過了這個症狀他就會進入一個很低潮,很抑鬱的時期,可能長達六個月或一年,那真可以用四個字形容:生不如死。
K:就是說他們在高漲期創作出來,跟著再跌回到低潮,他就會覺得自己怎麼會這樣,他會歸咎於自己,而不會歸咎於身體上的疾病,是這樣嗎?
玲:是,他自己真是不知道的。
K:哦,原來如此!我們今天普及了關於抑鬱症,躁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知識。下部分我們回來再同大家報導其他方面的知識。
K:好,回到我們第二部分環節,我們繼續同Elaine探討一下關於精神疾病方面的一些資訊。您好,Elaine!
玲:您好,Kerry!
K:我想問一下,前面我們講的精神疾病,其實不是一開始就很嚴重的,那麼發現自己有初期的症狀時,您有什麼建議給他們呢?
玲:這真是個很好的問題!因為我們好多朋友也會問到這個問題。如果要說怎麼樣先知道,就一定要有一些常識。要去了解精神疾病方面,到底什麼是早期的症狀。比如說有個人的朋友,他本人很喜歡開玩笑,但有段時間他整個人好像都改變了習慣,他一聲都不出了;或者有個人平時好喜歡打扮,收拾的干淨整齊,但這段時間開始不刷牙,不梳頭,不化妝,她的行為有變化,這時應該要引起家人或照顧者的關注,或者他自己本身都意識到自己是不是應該尋求專業的幫助。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先知道: 什麼是早期症狀? 還有些人喝酒喝得很厲害,有時人們不知道,酒是幫他們減輕痛苦的一種方式,也是其中一個症狀。
K:就是說,有個人他平時不喝酒,或很少喝,但突然之間喝很多,整天喝,其實就是個症狀,是嗎?
玲:除了引起大家的關注,還要看一下,分辨一下,他是不是在精神方面已經有一些狀況出現了。
K:就是說要多問多聽,聽他講,多問他,最近他怎麼會變成這樣,是不是這個意思?
玲:嗯,去提醒一下:你這段時間做事效率不高,變得很慢。就像有個財經總編,有躁鬱症。他就覺得怎麼我這段時間工作能力和效率這麼低,低得很厲害。平時審稿很塊就審完了,現在審一兩個鐘頭都做不完一部分。這裡真正的要點在哪呢? 後來有人提示,哎你是不是應該看一下精神科?這就是說要知道什麼是病的徵兆,先兆。
K:哦,原來是這樣啊!就是說一定要了解到這方面的問題,再去看一下這個朋友有些什麼需要,要排解哪些心結,是不是?
玲:是的,都要的。心理輔導都很重要的。
K:我知道,其實好多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要依靠醫生和藥物的治療。這樣很多人覺得要去看心理醫生,會不會自己心裡過不了這一關呢,您覺得?
玲:這是個非常非常大的問題。因為在華人社區裡,對精神健康方面知識普及得不夠多,所以好多人一聽到精神病就很害怕,或者是很抗拒,其實這真是跟其他病症沒什麼區別的。既然身體其他器官都會有病的,那麼腦部出病都是有一個很大成數的。這個從古到今無一例外,一直是有這個病症存在的。所以我希望他們不要害怕,一定要尋求專業的幫助。而且吃藥是可以取捨的。藥物是有副作用,但藥物幫到你的話,這就比克服那些副作用大很多很多。而且在精神科類的藥物裡,副作用是可以被克服的,人身體會適應它的。我們這是經歷了好多好多的病例而看到的。它開始的副作用大,咬緊牙關過了這段時間,就慢慢知道患者原來的行為回來了。有個朋友和我分享她吃藥得到效力的作用是:現在她前面的陽光全部都出現了!她重見陽光,她聞到的花是香的,她見到生活是可以繼續下去的。原先整個世界是灰濛蒙的一片,當她的藥物起作用後,給予她很大很大的幫助。我希望我們可以幫到他們在吃藥的這一過程。
K:這樣就是說,不要諱疾忌醫,有什麼話都要跟醫生講。不要說再去怕吃藥。總的來講,開始要找專業人士溝通一下,排解一下。第二不要怕去問去求醫,這跟身體其他的毛病都是一樣的。是呵,我是覺得奇怪,為什麼人們覺得頭痛,胃疼就會了解這件事,頭痛就不會歸咎於壓力,可能是感冒了。是不是這個意思?
玲:是的,最好先去看看專業的幫助,如果您覺得是在自己控制不了的情況下,就應該去關注他們了。
K:是呵,早點發現起碼就減少些遺憾了。
玲:早發現早干預,這個病是可以得到比較有效的控制的,就不需要通過很多手段去控制它。
K:您覺得精神疾病是後天產生的還是先天就有的呢?
玲:精神疾病這方面,科學的講應該兩方面都會有。我們看到為什麼大家會對精神病這麼害怕,就是因為會引起行為上的改變,所以大家就會怕了。引起行為改變時這個病症已經存在較長一段時間了,到了最後才引起行為的改變。如果我們之前干預控制它,可能對這個社會,家庭和他本人都是很好的一個保護。
K:嗯,起碼就不會發展到很後期,沒辦法挽回的地步啦。
玲:真是很不幸,在華人地區裡,所有來求醫的都是到了最後。我們同其他族裔不一樣,我們是要到了很嚴重的情況下才去求醫的。那麼其他族裔很多是很早期他們發現了,就去尋求專業的幫助。
K:這樣啊? Elaine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你們的機構想要幫助我們哪些呢?
玲:好,多謝!我們是 NAMI (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我們是一個華裔的分部,我是華裔精神疾病聯盟的負責人。我們有免費的課程;有家庭互助小組(有廣東話和普通話的);有患者的互助小組,英文的API,好多是第二代ABC ,是年輕人,我們都有些互助小組;每個月我們有免費的專業講座來普及精神疾病的知識,資訊。
K:那麼怎麼樣可以聯繫到你呢?
玲:我的電話是:510-259-9580 轉分機109。其實我們有個中文網站,如果上到網站就什麼都看得到了。我們中文網站網址是:www.namichinese.org. 在這個網站你就可以看到所有資訊了。這是中文網站,也是目前在美國 NAMI 唯一的中文網站。
K:很多謝一玲今天為我們帶來很多的資訊,如果大家想去了解,可以上他們的網站。今天的時間差不多了,一玲我們下次再與你聊了。再見!
玲:好,再見!】
********************************************************************************************

灣區華人訪談 / 國語節目 / 走入美國 / “松年研究”揭華裔老人心理壓力狀況

2016-01-28 00:49
2016年年元月25日,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採訪芝加哥拉什大學華人老齡健康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醫學院老年人科醫師暨醫科教授董新奇醫師和全美精神疾病聯盟南阿拉美達縣亞太事務總監兼董事、美國華裔精神疾病聯盟負責人Elaine彭彭一玲女士
 
非常感謝希望之聲灣區華人生活電台“走入美國”節目主持人馨恬對社區精神衛生健康活動的大力支持!
 
 
 
 
********************************************************************************************

《世界日報》美西版2016年1月24日專題報導:義工彭一玲:精神疾病 早發現可治癒

2016-01-28 00:19

World Journal USA Feature Stories

 
Volunteer Elaine Peng : With early detection, mental illness can be manageable easier.
 
By reporter Zhou, Zhe 
 
1-24-2016
 
English Translation: Priscilla C, Veronica Liu
 
 
 
Mental illness in the Chinese community is very often a taboo.  Families encounter mental illness often does not know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patients.  Where can they get help?  
 
Elaine Peng, Director of Asian Community Programs of 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 Alameda County South(NAMI ACS) with her own family's experiences, helps to promot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nd becomes a volunteer. She has helped many people in the Chinese community out of the same situation.  
 
***********************
 
Zhou: Do you have any formal education or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in mental health?
 
Peng: No, not at all. I emigrated from China. I had lived in Guangzhou and Hong Kong before. I worked in trading industry. In 2005, I moved to America to start my new life with working in the education field. But had never been in contact with mental health issues.
 
Zhou: Then why did you start working in mental health community?
 
Peng: I have to start with the passing of my husband.  In 2012 he left the States to go back to China.  Less than a month he died under abnormal circumstances.  I was devastated and so upset that I don’t even know what I was doing.  My daughter said, “If dad was here, he definitely would not want to see you like this.”
 
Freeing and extricate from a sad situation
Zhou:How did you get yourself out of this shadow of darkness after the passing of your husband?
A: After my husband passed away, I got another blow – my daughter got sick.  I also realized that I have some mental health issues.  One time, when my friend gave me a ride on the freeway, I suddenly felt that my friend was driving unbearably fast. I was all pale and sweaty, I told her to slow down but she told me she was driving at the speed limit. So she took me to the hospital. After physical exam, nothing was identified. However, I realized that I may become mentally ill. I told myself, if I am going to overcome this, I need to be strong and seek help from the professionals.  After I got the help I need, my illness got under control. I did think that if I could hang in there for a little while, I may be able to overcome it.  But finally realized that professional help is very important.  I heard stories that many people that have depression said that no one can understand the pain they go through, I found this to be true.  I hope everyone knows that with the support from family and with professional help, you can overcome this difficult period.  Just by battling on your own is not going to work.  
 
I thought if I could hang in there for a little while I may overcome it by myself. But then, I realized that there was no way without help from the professionals.
 
 I heard a lot of mental patients saying that no one on the earth can understand how miserable they feel. I felt the same way when I didn't feel well. But at the same time, I hope to stress one point that with the help from professionals, with the understanding from your family members, you will overcome it. Don’t battle on your own when you can get so much support from the others.
 
 
Zhou: Was the illness of your daughter related to her father's passed away?
 
Peng: Yes, she started having symptoms after her father passed away. She couldn't fall asleep for 2 weeks. She was smart enough to realize there was some wrong about hers, so she contacted the councilor and the principal of her school.  She thought perhaps her sleeplessness was due to the passing of her father.  The school told her to exercise more so she will be tired enough to get some sleep. 8 months later when everyone started to think that the whole thing was over, my daughter became severely ill.
 
 I realized that there were so many similar symptoms between my daughter and my husband. My husband masked his depression with alcohol over 20 years, however,  I have never realized the fact that this kind of behavior is related to mental illness. My husband had never undergone any of mental illness treatment when he was alive.
 
Later on, the condition of my daughter became serious. She had to stay in the hospital. The first doctor told me that my daughter has inherited the illness from her father. He asked about our family history which included my husband’s alcohol abuse. I told the doctor that I was had often doubt about my husband's death that it was somehow related to the alcohol abuse because the wine bottle was sitting right next to him when his body was found.
 
Early detection, lessen regrets. 
 
Zhou: What has changed you since the death of your husband and your daughter getting ill?
  
Peng: I felt guilty because of ignorance. I had no idea that my husband was suffering from mental illness and I am not willing to consider that side of the problem. My husband was a brilliant man so I would never even thought of him as having mental problem. My daughter told me:“If I could become ill before father’s death, we could have had identified his symptoms and had the chance to save him.”
 
Thinking back, the symptoms already started when he was in the university. 20 years has passed and no one even knows what has happened. It’s a shame.  I kept reflecting, why didn’t anyone ever think that his problem was mental health related. 
 
 Starting from that time, I realized promoting the knowledge of mental health is so important. Since 2013, I started working with NAMI. It was very hard for me at that time because my daughter was in and out of the hospital. She is an excellent girl student, her illness changed her a great deal. The illness changed her a lot. I was desperate because I didn't know how to handle the whole Situation.  
 
In the meantime, I saw an advertisement of a NAMI family counseling course so I joined the session. After taking the course, I learnt how to identify mental illness and finding the right medicine to tackle the problem is really difficult and time consuming. If the person gives up in the middle of the treatment, it would cause a lot of problem. Many tragedies happened because the patients didn't have enough support.
 
Zhou: How is your daughter now?  Is she better?
 
Peng:Yes, she acts normal and we can communicate like we used to do before.
That was the time when I was gardening and she came from behind and asked me why I was not wearing gloves. Hearing her saying something as simple as that but yet it is so like her before, my tears flowed down my face because I realized that my daughter is back!
 
Some people may wonder why I would have that reaction. My daughter and I have always supported each other ever since my husband’s alcohol abuse.  
 
My daughter took good care of me! When she was very young and I came home late, she would say to me like: “Why didn’t you call?” “ Do you know that I would worry about you?” She was only nine and she said these words like a mother to her child. 
 
I used to be busy at work. And have to work 7 days a week. My daughter would prepare breakfast for me on weekends, that's how she express her love to me. But after she was sick, she could not take care of me anymore. So when she showed her concern about me not wearing gloves. I knew that her medicine was taking in effect, my daughter was back again.
 
Mental illness are treatable with the right kind of medicine
 
Zhou: Do you think the concept of mental illness on society needs to be changed?
 
Peng: There are some bias toward mental illness in the society. Some people may be terrified about the mental patients. Actually it is only an illness, the behaviors of people changed only because the illness affects their brain. We go to the doctor when we feel physically ill, it should be the same when the brain is ill.  
 
When you look at the photos of our events, the girls are all beautiful. They are all mental patients but and their sicknesses have been properly controlled. Everybody should show their support towards these beautiful girls to that have overcome their illnesses. They are all brilliant as long as they undertake proper treatment. Discrimination creates a negative label effect which will only make the situation worse.
 
Once at the hospital, I saw my daughter couldn't walk properly, I felt really nervous. After taking the NAMI course, I learnt that it was because the side effect of the medicine she was taking made it difficult for her to control her leg muscle and balance when she walks. But the problem can be solved with other medicine. This tells us that we don't need to be too nervous about the malfunc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it can be solved.
 
Zhou: Did you become a volunteer after you take the NAMI classes?
 
Peng:Yes, after becoming a volunteer, I took a lot of training. With all the training programs, I have learned that most Asians has very little knowledge about mental illness. I, myself is a good example. During the 20 years, my husband felt that he was flawless, but at the same he was also pessimistic. He was not willing to do anything.  If he had the chance to get help from doctors, it would not end in tragedy.  
 
Taking medicine can help a person resume back to a normal life  
 
Zhou: Since you volunteer at NAMI for many years with many Chinese families, are there any memorable experiences?
 
Peng: As a volunteer, I certainly hope that what I am working on will have positive effect. For example, there was a couple,  they had bad relationship because the wife tended to take on a fight about some little things. Her husband never thought of mental problem. Until the time they came to seek help from NAMI, he stated said that deep down inside, he felt something unusual was happening. I advised them to take mental assessment with the psychiatrist.
 
They listened to my advice and his wife started taking medicine. 3 months lat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their relationship. I was delighted and told them they were very lucky. Because they had seek help from the professionals, not like in my case. It was a good way to try to find the problem and to solve it. But most of the families don't know what their true problem is.
 
Not long ago, there were a family, their daughter became sick. She could not eat or drink for more than 10 days, she was dying. Through the training programs, we all know that we can activate the 5150 act to call the police. However, the husband insisted that it was not about mental problem. He resisted to contact police because he thought the policemen were "supposed to catch illegals".
 
When the professionals couldn't persuade them, they turned to NAMI. Then, I talked over the phone with the wife for 2 hours, I finally persuaded he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 told her is that "You are trying to help your daughter when you call the police. What you do will never harm your daughter. You need to save her as soon as possible because her vital signs is becoming very weak. There is no time left." She made her husband to call and the emergency personnel arrived and saved their daughter’s life.
 
We went through a lot of cases from the support group. We often come across patients who were unwilling to undertake treatment. My daughter had the similar situation before. There are a lot of skills for their family members learn in order to assist them. To persuade them taking medicine will help their loved one go back to their normal life, with this reason, most of them will be willing to do so.
 
Also, there is Mr. Frank that you have already met before. His family was suffering because of his son’s illness.  When the couple came to NAMI to seek help, they always kept their heads down, you can literally tell the unhappiness from their talks. They felt hopeless for their son's future. We let them know that in fact their son's illness can be controlled.  Parents need to be under control step by step, Parents need to improve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y need to stay focus on what is the best for their son. One and a half year later, there were improvement within their family, they all can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again with the same goal.
 
Seeing the smile on the patients face, seeing them regain their confidence in life, are my motivation of being a volunteer.
 
世界日報美國專題報導
 
義工彭一玲:精神疾病 早發現可治癒
 
記者周喆
2016年1月24日
 
「美國華裔精神疾病聯盟」負責人彭一玲,從病患家屬成為推廣精神健康服務的義工,幫助許多和她有同樣境遇的華人走出困境。(記者周喆/攝影)

精神健康在華裔社區往往是比較禁忌的話題。家人遇到精神疾病時經常不知道如何與病患交流、哪裡可以求助。來自中國大陸的「美國華裔精神疾病聯盟」負責人彭一玲以自己家人的經歷出發,也向專業人員求助學習,從病患家屬成為推廣精神健康服務的義工,幫助許多和她有同樣境遇的華人走出困境。

記者問:妳有沒有精神健康專業方面的教育或者工作背景?

彭一玲答:完全沒有。我從中國大陸移民來美,在廣州和香港都居住過。以前從事進出口貿易工作,2005年開始在美國定居,做教育方面的工作。但是沒有接觸過精神健康方面的東西。

問:那麼,是怎樣開始進到精神健康社區裡頭?

答:那要從我先生的過世說起。我先生不是正常情況下去世。2012年他從美國回中國,不到一個月就在旅館裡出了意外。先生的死對我打擊很大。那時我精神差到連上車時要先邁哪一隻腳都搞不清楚。女兒曾對我說:「媽媽,如果爸爸還在,他絕不希望看到你現在樣子」。

過來人 走出幽谷

問:後來是怎樣走出先生去世的陰影?

答:他走了以後,我又遭到更大打擊:我女兒發病了。我自己也出了精神問題。有一次我坐朋友的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突然就覺得朋友開車太快,我受不了,要他開慢點。朋友已經將車速降到安全極限,我還是覺得他太快。我當時完全失控,臉色慘白,冷汗直冒。

朋友趕快把我送到醫院。經過檢查沒有發現身體有問題。我就意識到我可能精神出了問題。我要從困難中走出來,就要先過自己這一關,要敢於向專業人員求助。我接受治療後,確實狀況逐漸穩定。

本來我以為自己扛一扛也就扛過去了。後來發現還是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聽到很多抑鬱症病患訴說別人根本無法理解體會他們痛苦感覺,確實是這樣的。我希望大家能知道,在專業人士幫助、家庭理解支持下,最困難的一段一定能過去。只想靠自己「精神振作」起來,那是不現實的。

問:女兒後來得病也與她爸爸過世有關嗎?

答:是的。後來回想,我女兒當時已經有一些跡象。她連續十幾天都失眠,於是自己向學校輔導員和校長求救,說自己可能因爸爸過世受影響。學校方面只是讓她多運動鍛鍊。大家都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過了七、八個月,我女兒就真的發病了。

我當時意識到,女兒發病的很多症狀都與我先生相似。我先生喝了20多年的酒,酗酒很嚴重。但以前我沒有意識到這屬於精神健康的問題。我先生生前從來沒有接受過精神健康治療。

後來,女兒的情況很嚴重,必須要進醫院治療。第一個醫生就對我說「你女兒的病症可能是遺傳的」,並問我們家的相關病史,包括我先生的酗酒史。我告訴醫生,我們一直懷疑我先生的死與酗酒有關,他死的時候旁邊就是酒瓶。

早發現 減少遺憾

問:先生去世和女兒發病讓妳有了哪些改變?

答:當時我很內疚,覺得自己太無知了,根本不知道先生可能有精神疾病,也不敢往這方面聯想。我先生是非常優秀的人,根本沒想到他會有這方面的問題。我女兒後來也說:「如果我早一點在爸爸還在的時候發病,我們就能救爸爸」。

回想起來,先生在世時已經有很多跡象,從大學時就開始了。但是20多年過去,沒人知道他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真的是很不應該。我一直都在反省,為什麼從來沒有從精神健康方面去想過他的問題。

那時我覺得普及精神健康知識太重要了。從2013年我開始接觸全國精神疾病聯盟(NAMI)。那時真是很困難,女兒經常要進醫院。她是很優秀的女生,因發病而改變很大,我也一度覺得沒有希望。我也不知道怎樣去處理女兒的事情。

剛好那時看到NAMI的家庭輔導課程,就去報名。透過上課才明白,原來精神健康問題是一種疾病。這種病找對正確的治療和藥物非常難,需要很長時間。如果中途放棄治療,會產生很多問題。社會上有些悲劇就與此有關。

問:女兒現在情況好很多了吧?

答:是的。現在她就像個正常孩子,能正常溝通。這是從那一次她的一句話開始的。

有一次我正在後院做園藝。女兒在我後面說:「媽媽,你為什麼不戴手套?」聽她這句話,我頓時淚流滿面。因為知道,我的女兒又回來了。

別人可能覺得奇怪我為什麼會有那樣的反應。因為我先生酗酒,我和女兒兩個人一直相依為命。她對我照顧得非常好。她很小的時候,有時我晚一點回家,她都會說:「你為什麼不打個電話回來,妳不知道別人會擔心嗎?」那時她才九歲。那些話本應該是媽媽對孩子說的。

以前我工作很忙,一周要工作七天。周末早晨她都給我做好早餐。她就是這樣表達著對媽媽的愛意。但是自從發病之後,她就沒有再照護我。所以那天她那樣一句看似很普通的話,我就知道女兒又回來了,她用的那些藥物在起作用,讓她又變成我以前知道的那個女兒。

精神疾病 有藥醫

問:你覺得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需要作哪些改變?

答:社會上確實對精神疾病有些偏見,覺得病患很可怕。其實它就是一種病,因為腦部病症而導致病患行為改變。大家身體有病就會去醫治,腦裡有病怎麼就不醫治呢?

你看我們辦活動照片上那些女生都很漂亮吧,她們都是病患。如果有效控制,大家就應該鼓勵他們,只要保障治療,他們就是正常的,什至比別人還優秀。如果歧視他們,給他們貼上某種標籤,就適得其反。

有一次我在醫院裡看到女兒無法正常走路,真覺得天要塌下來了。後來透過上課知道,這是因為她服的藥物副作用引起肌肉張力不平衡,可以用其他藥物來緩解。可見治療過程中某些症狀不必緊張,有辦法解決的。

問:你是通過在NAMI上課而成為義工的?

答:是的。成為義工後,受過很多訓練。通過培訓發現,華人對精神健康真的所知什少,我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20多年來我先生一直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無所不能。但有時他又非常消極,什麼都不願意做。這其實就是很典型的躁鬱症症狀。但當時我們都不知道。如果那時他得到專業幫助,就不會發生後來的悲劇。

靠服藥 回復正常

問:你在NAMI做義工幫助過很多華人病患,有沒有比較難忘的經歷?

答:作為義工,當然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成效。有一對夫妻,家庭關係很糟。太太經常為一點小事與丈夫吵架。但男方從來沒想到過他太太可能有精神方面問題。他們來找我們聯盟求助,說明他潛意識裡已經感覺到有問題。我就建議他們去找專業醫師檢查。

他們聽從建議去找精神科醫師。他太太開始服藥治療,三個月後家庭關係就有明顯改善。我很開心,告訴他們應該慶幸,因為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不像我不知道我先生的問題在哪裡。知道問題就去解決,是非常好的。但大多數家庭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前不久還有一對夫婦的女兒發病,十幾天不吃東西。後來連水都不喝,奄奄一息。我們受過培訓都知道,這情況可啟動5150法案,報警啟動求助。但是那位先生堅持認為不是精神方面的問題。他們對向警察求助非常抗拒,覺得警察是專門抓壞人的。

專業人員也無法說服他們,轉向NAMI求助。後來我跟那位太太通了兩個小時電話,終於說服了她。我說的最重要一句話就是:「你們報警求助不是害女兒,而是為了要救她。她的生命體症已經很低,不能再拖延下去」。她馬上讓他丈夫打急救電話。結果我們這邊通話還沒收線,那邊急救人員已經到了。她女兒也得救了。

我們從支援小組那裡也得知道很多例子。常遇到病患抗拒服藥,不願去治療。我女兒也有這樣經歷。家人應該怎樣去幫助他們?有很多竅門要學。說服他們服藥能幫助回復到正常生活,對方通常都會願意。

還有位你見過的Frank先生,他們一家因兒子的病而遭受很大痛苦。夫妻最初到NAMI來求助時,頭都是低著的,講話也很消極,對孩子的未來完全茫然。我們讓他們知道,兒子的病可以慢慢控制,家長要改進溝通技巧。同時也要明確自己對兒子的希望是什麼。一年半下來,他們的家庭有了明顯改變。大家都能夠溝通,朝著同一目標去做。

看到病患臉上的笑容和恢復對生活的信心,就是我做義工的最大動力。

********************************************************************************************
Education Meeting 單月主題/活動
 
Free, You are invited to atte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Workshops,
in M andarin speaking
 
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國語講座 (免費 )
 
Day time Seminar 白天講座,直接入場,勿需報名。
The 4th Saturday every Odd Month 1:00-3:00PM
Non-religions, no need to register, walk-in okay.
 
2016年1月23日主題為:整合醫療保健的概念和程序
講員:Dr. Andrea Che - Clinical Psychologist 臨床心理學家 
Dr. Phoebe Tieu - Clinical Psychologist 臨床心理學家
 Lynn Hsu - M.S ,Psychologist Intern 實習心理學家
 Sophia Cheng - LVN , Peer Partner 病人夥伴
 
*您聽說過整合醫療保健嗎?
*看病需要一支醫療保健團隊來為我服務嗎?
*整合醫療保健的流程是什麼?
*整個治療如何進行的?
 
整合醫療保健團隊是由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護士、醫療助理,以及病人夥伴組成。我們很榮幸邀請一支專業素養極高的團隊來做為演講嘉賓。講座詳盡介紹整合醫療保健的概念和程序,介紹加州有關精神健康的法規,與來賓互動問答。希望大家不要錯過機會前來聆聽學習。
We would like to thank Dr. Andrea Che;Dr. Phung Tieu and Ms. Sophia Cheng for their time and energy in speaking at the knowledge about Integrated Behavioral Health lecture on Jan 23, 2016.
We really appreciate the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that they brought to the NAMI Chinese Community. Link to Asian Americans for Community Involvement(AACI)
我們非常感謝美亞社區促進會整合醫療保健團隊利用長周末休息時間給我們帶來《整合醫療保健的概念和程序》講座。 2016年元月23日的講座很精彩,大家在會上有很多互動,會後大家也踴躍地向講員發問諮詢,非常感謝美亞社區促進會整合醫療保健團隊車博士、蕭佳鳳博士、鄭瑞雲女士帶給中國社區有關整合醫療保健的知識和專長,真心希望能幫助到每一位參加者。這是當天講座的部分講義及相片和大家一起分享,再次謝謝大家的積極參與。
 
 
                下載講義幻燈片請點擊此處。
 
 
 
美亞診所整合醫療保健部門:
Dr. Andrea Che (車博士) 408-975-2730 轉241
Dr. Phung Tieu ( 蕭佳鳳 ) 408-975-2730 轉 206
Sophia (鄭瑞雲 ) 408-975-2730 轉 384
 
2400 Moorpark Ave. Suite 300
San Jose, CA 95128
Tel: 408-975-2730
Fax: 408-975-2745
749 Story Rd. Suite 50
San Jose, CA 95122
Tel: 669-800-6991
info@aaci.org
 
 
********************************************************************************************

美國星島中文廣播電臺專訪美國華裔精神疾病聯盟US Sing Tao Chinese Radio interviews NAMI ACS Chinese Programs

2016-01-19 14:30
美國星島中文廣播電臺專訪美國華裔精神疾病聯盟US Sing Tao Chinese Radio interviews NAMI ACS Chinese Programs
 
 
2016年元月18日,星島中文廣播電臺國語頻道採訪美國華裔精神疾病聯盟負責人Elaine Peng彭一玲女士
 
非常感謝星島中文廣播電臺國語臺"快樂方程式" 節目主持人曾智寧Juliana Tzeng對社區精神健康衛生活動的大力支持!
  
點擊此處按播放鍵耐心等待10秒鐘即可聽取廣播訊息。
 
NAMI誌工姬曉莉將文字版整理出來,由衷感謝她的辛勤付出。
 
美國星島中文電臺"快樂方程式" 節目 -  2016年元月19日
文字整理:姬曉莉
 
歡迎朋友們收聽今天的快樂方程式!我是曾智寧。
相信朋友們都很註重自己的身體健康。除了身體之外,我們的精神健康可能更重要。如果每天心情不好,精神狀況不好,也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今天想跟朋友們一塊來分享跟精神健康有關的知識。我們邀請到了美國華裔精神疾病聯盟負責人 Elaine , 彭一玲女士來到我們節目當中,和我們多聊一些目前在灣區的NAMI ,特別是她在Chinese NAMI 這部分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可以跟你們一起來分享。
(編者註:以下曾智寧簡稱為 “ 寧”, 彭一玲簡稱為“ 玲”)
寧:Elaine,您好!
玲:您好,謝謝!很高興又見到您!
寧:謝謝你可以再次來到我們節目裏面,Elaine 請你給我們朋友們介紹一下NAMI。從原本NAMI是美國全美的組織,然後可以漸漸地變成有華人的加入,而華人的部分從一開始小小的團,不同的city不同的人在做,到現在有一個Chinese NAMI出來了,這中間的過程是大概怎麽個狀況可以這樣蓬勃地壯大?
玲:對,的確是,智寧。這也說明了華人社區有非常大的需求在那裏。很多前輩他們正在做,做了十幾年了,像Jen Hong、毛家舲他們都在做。現在華裔社區越來越有這個需求。像您也認識的露華,大家一起把華裔的這些活動慢慢帶入到華人社區。NAMI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帶給這些在精神疾病上面臨挑戰的家庭裏的人們,患者或他們的家屬,讓他們有更好一些的生活環境,提高她們自己本身的生活品質。現在各種活動越辦越多,我們要呼應這些活動!因為您呼應了,大家才會打開心扉。打開了心扉就發現原來我並不是一個人在孤軍作戰,而是有很多人在生活裏正在和他們的疾病挑戰。從那個過程中,他們得到了許多很寶貴的經驗。所以,大家一起相互分享了,同時也幫助到自己,使自己在康復之路上走得更好。
寧:是。只是在精神疾病這部分,好像你們以前曾經提到,特別是亞裔,華裔的朋友們,不太願意分享。而到後來大家可以敞開心扉,發現有這麽多人一起在共同努力,有更多經驗可以來相互學習,真的太好了!
玲:對。
寧:以前會分不同的分支, 現在都合在一起了嗎?還是一周一周在不同的城市,或不同的區域由不同的華裔朋友來負責?
玲:對,不同的區域都有不同的負責人。我們把每個地區有哪些互助小組,或者有哪些活動,都放在我們的華語網站上面。大家可以根據他們住地的遠近,來選擇他們願意參加的那些活動。
寧:哦,就是在東灣可以去東灣這邊的互助小組,在南灣看他們住的那個城市的部分,可就近去。
玲:是,可以就近,也可以就時間的方便。因為不同的時間可方便不同的人們。例如我們是禮拜六,很多華人朋友平時要上班,他們周末有空一點,所以他們可以選擇周末來。可以選擇時間,也可以選擇就近。就好像我們現在剛開課的,NAMI的 Family To Family Class (家庭基礎教育課程),我們有來自非常遠的地方的那些人群,比如Discovery  Bay. 
寧:哇,Discovery  Bay 開過來!
玲:對。還有一個城市很遠,在舊金山橋再往北的San Rafael,開車要一個多小時。因為當這些知識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話,我想他們就不會顧及到遠近的問題,的確是有這個需要。而且我希望把所有的這些資源都全部提供給有需要的朋友。
寧:是。那也請Elaine可以給我們說一下,現在在華裔這部分,Chinese NAMI我們大致提供了哪些項目?像你剛才提到的課程呵,或是服務,大概包含有哪些重點及種类?
玲:好的。以我們Fremont這個點為例,我們有提供家庭互助小組。針對家裏有精神狀況的人群的照看者,我們有兩個support groups (互助小組)。廣東話互助小組的活動時間是在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六的下午3點半到5點。(地點待會再統一講,因為都在同一個地方)。國語互助組活動是在每個月的第四個禮拜六下午3點半到5點。這是專門面對我們家裏有精神疾患者狀況,大家需要知道別的家庭他們發生了什麽事情,我們在應對的時候遇到的挑戰該怎麽解決,所以這是為我們照看者而設的。
寧:對不起,打斷您了。這些互助小組(粵語或國語),以國語來講,這個聚會是在每個月的第四個禮拜六3點半到5點一個半鐘頭,是那些看顧者,照護者他們的經驗分享,不一定有老師上課,多是經驗傳承與分享。
玲:您說得對。他們來參加要符合我們NAMI的一個原則。這個互助小組是為什麽目的而設的呢?實際就是希望這些照看者他們自己本身的精神狀況和身體狀況,我們有一個群體在support(支持)他們。有時候他(她)不一定知道他自己的狀況去到哪裏了。有時他們來我們見到說,哎,這一段時間您的狀況很糟糕了,你的身體不行了,看得出來 - 跟上一期我們見到的你相比。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支持。還有一些,比如他家裏有些事情現在正在發生,需要旁人的一些支持,我們也可以在這裏面一起互助。這個小組是可以隨時進來的,只要知道時間地點,只要您有這樣的家庭,不需要報名,您可以直接過來。當然,我們這個小組的交流信息是隱蔽而安全的,僅限小組內部。
寧:就是對外不公開。
玲:不公開。每個人要遵循NAMI的原則,我們大家在一起互助。
寧:像上個禮拜六的國語組,目前一般有多少朋友一塊聚在那邊呢?
玲:是挺多(笑)!NAMI希望不要太多人,15到20人左右。但我們都超員,經常有25個或更多。因為的確很需要。其實我當初也沒有想到華裔這邊有這麽大的需求。我接觸過一位在San Francisco的老奶奶,她是一個白裔女性,做了可能超過三十年了。一聽我們華裔互助組的組員超過25人,她都非常的驚奇。她說就我們白人通常都是七個,八個,十幾個,你們那麽多!我說因為真的是有這個需要。而且我希望有更多更多的互助小組,在每個地方都會有中文的,可以幫助大家!
寧:是。在不同城市都有類似這樣的互助小組,那就很好。平常在家照顧病人的時候,對這些照顧者來講的確是身心都累了。所以能夠和其他朋友在這邊可以認識的,大家互相聊一下。
玲:對。他們所受的苦,所受的累,一般人很難明白,然而這裏大家都是同病相憐,“感同身受”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最確切的。有時候一句話一般人聽了不覺得有共鳴。舉一個例子,有一位媽媽,她的孩子27歲。她說兒子吃藥有反應,他好轉的跡象就是:晚上他會開燈了!
寧:啊?!
玲:一般人不會明白這個開燈意味著什麽,而所有我們有這些家庭背景的人就完全明白: 開燈,是一個多麽難,多麽大的轉變!而且我們為她高興的那種感覺,也是旁人無法明白的。我舉這樣一個小小的例子就是讓大家知道,這一類很特別的人群,他們需要比較特殊的支持與關懷。
寧:嗯,生病的家人很需要照顧,而這群照顧者同樣需要大家去疼惜他們。這個太重要了!
玲:對的,您說得太好了!
寧:通過Elaine的介紹,讓我們知道了Chinese NAMI ,如果有需要的,可以和他們聯系。剛才Elaine講到,你們在Fremont每個月有粵語互助小組和國語互助小組的聚會,除了這些你也上很多課,這些課也是你們的主要項目之一。
玲:是的。例如禮拜六的Family To Family Class,家庭基礎教育的精神衛生課程,我們已經在開了,爆滿了。
寧:爆滿了,太多人需要?
玲:對,很多人需要。有的從很遠的Discovery Bay 開車過來,有的從舊金山以北再20分鐘的地方開車過來上課。所以我們也盡我們所能來做。NAMI應該是一個班20人就滿員了,而我們現在是33名。
寧:哇!
玲:因為的確不想讓大家失望。組織一個這樣的課程也不容易。我們的課本厚厚一大沓,教材全部免費提供。我們盡心盡力組合各種素材傳授給大家。有些學員甚至為了這個課程等了7個月。
寧:哦?這是一期十二堂課,不是一直固定開的?
玲:是固定的,大概是在每年的一月到四月份。
寧:那四月份之後就要等一年了?
玲:是呵,所以有些學員是等了七個月才報上名。以前的學員對課程反應非常好,這一期剛開始這幾節課下來,學員們的感覺也是非常地好。在精神疾病這一塊,即使他們的家人被診斷為精神疾病,但是他們的誤區往往還是在的。我想講一個例子:有一對父母,家裏的男生情況已經很嚴重了,已經實施了“5150”, 強制性住院(註:在精神疾患者狀況危急的情況下,可以強制其住院)。但是他的父母卻說,醫院怎麽都不進行治療,而只是給他吃藥?他明明就是想不開,你們也不開導他。只給他吃藥不是在治療,所以我們要帶他走。當然我們也不能當面說這對父母不對。醫院說孩子已成人了,如果孩子他也要求走,你們就要簽一個協定:如果孩子以後出了什麽問題,你們就要負責。雖然我們不是像醫生那樣的專業人士,但我們畢竟看過好多這樣的事件,我們清楚實際上這對家長的處理方式是不對的。醫院是專業機構,有專業的人士專家,包括精神科醫生和心理醫生等。他們了解患者目前需要什麽。如果你們認為只有開導才是治療,醫院的做法當然就不符合你們的“治療”定義,這就是個誤區。我希望他們接觸越來越多的案例,了解到許多類似的患者,他們是要靠吃藥來幫助他們自己的。
寧:就是說在精神疾病方面,不是只靠開導,不只是靠言語或情感上的幫助,而是更需要藥物,因為患者大腦有生病的狀況,是需要有藥物來協助的。
玲:對。NAMI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普及這一點:精神疾病就是一個腦部的病變,這點一定要深入人心。例如對高血壓等患者,我們不可能對他說,哎,您振作一點,你可以用意誌來解決。但是精神疾病它很不幸,從它行為上或外部表現會有些表現,所以大家就以為,你可以振作的,可以靠自己,想好的,想積極點的事情,別想的這麽負面。實際上並非如此。在患者還沒有接受治療之前,其實他們的想法行為 - 正如我經常說的那一句 - 因為他的病態的大腦,就產生錯誤的認知。
寧:病態的大腦,產生錯誤的認知。
玲:是。正因為他腦生著病,所以認知就不那麽正確。盡管他好像很有邏輯,告訴大家他沒有問題,而實際上有不合理的成份。當他得到治療,穩定之後,再回過頭來看治療之前的康復日記,就發現之前的想法的確是腦部的病變在影響他。
寧:腦部的病變在影響他的思考及行為。
玲:對。關於定義什麽是精神疾病,用非常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由於腦部病變導致思維知覺的錯誤及產生對行為輕度或重度的幹擾。這就是一句簡單明了的概括,盡管不那麽科學嚴謹。
寧:精神患者通常去到醫院,經過醫生的診斷,就能檢驗出他出了什麽狀況,該吃什麽藥,患者大概到了一種什麽情形,對不對?
玲:嗯,應該是這樣。但是精神科與別的病癥不太一樣。它沒有一個客觀的衡量標準,很大程度上是根據患者癥狀來判斷,因此醫生要詢問癥狀。我們接觸到這麽多的例子,其中有一個常見的誤區。比如有人說,唉,我的家人十幾年前就去看醫生了,醫生開了藥,他也吃了藥,可都沒效果呀!所以我們再也不去啦!這實際上是個很錯誤的認知。因為在精神疾病領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不是短時間就可以達到的。
寧:哦,不是一下子短期就可以找到的。
玲:對。精神科醫生須要觀察給你用的這種(些)藥物,是否與你的身體相匹配,相適應,是不是找對了藥,醫生也有在試的階段。因此我們不要輕易一下就否定了所有這些做的事情。而且最擔心的就是患者吃了這些精神類的藥,正作用還沒有起來的時候,副作用卻先來一步。這就是造成很多患者朋友放棄藥物治療的關鍵點。
寧:就是副作用的影響。
玲:是副作用。但是我們也須要知道,須要分清楚,哪些真是藥物副作用,哪些是患者本身疾病。有些病人認為是吃了藥才有的副反應,有時候不一定是的。有時可能實際上是他病癥的作用。
寧:是病癥 ?  事實上真的很多方面有影響。有沒有遇到完全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有一些誤區的?
玲:的確是。為什麽NAMI從1979年成立到現在越來越壯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精神疾病是一種慢性病。它等於是貫穿人的一生,伴隨您一輩子。所以通常我們要把它當成一個“朋友”來對待。不要讓它來控制我們。我們現在見到很多來求助的家庭,正在為病癥所控制。我們希望我們來做病的主人,我們來駕馭它。我們要察覺到怎樣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大家互相幫。這是個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大家都在做。這些事情不是我一個人在做,很多誌工大家一起做。
寧:真的,如何來和疾病相處,不只是病人,還有一家人的力量。那好我們先休息一下,等下回來Eliane會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如何照顧好家裏病人,以及怎麽照顧好自己的知識。 
寧:Eliane就你的觀察,接觸這麽多家庭,像華裔家裏面有這種精神疾病狀況的,您覺得是不是真的很普遍?去看醫生或是沒看醫生的,或是知道的或是不知道的?
玲:我感覺上還是蠻多的。我之前沒有從事這個誌工工作,對這個領域是一無所知。但是當我步入這個領域後,好多以前我認識的朋友。。。就講一個例子吧。我去超市遇見一位朋友(她在KTSF 26電視臺看過我的報道)。當時在超市見到我,來來回回從我身邊經過了六次。我知道她有話要跟我講,但是她一走近我身邊,又不想講就回去了。到後來最後一次她就忍不住了,她說其實她家裏是有狀況的。就是說,我認識她有七,八年了,而原來就根本不知道她有這樣的事情。還有我父母也是,好多朋友也會告訴他們,原來我們都有這個問題。這些只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在數據上面呢,2012年統計數據,在2012年當年全美有5770萬人,有精神狀況的問題出現。換言之,就是每4位成年人就有1位。
寧:每4位成年人就有1位有精神方面的問題? 是指精神狀況比較不穩定,還是指比較嚴重的?
玲:是指接受過Treatment(治療)的。在青少年方面,統計數據是每十名青少年就有一名。這個比例是很高的。
寧:那很高耶!
玲:對。大家知道華裔在美國是少數族裔,只占1.4%,非常少。我們要盡量把所有這些原來在服務白裔的英語體系裏有用的東西,更多地轉來服務於我們華裔社區。要普及的這個需求非常大。我還是希望媒體要多點重視,今年Fox體育頻道和NAMI簽了兩年公益宣傳合同,幫助NAMI的普及推廣。精神疾病跟別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等不一樣,它有50%是發病於14歲以前。
寧:啊?14歲以前就發病了?
玲:對,14歲以前。有75% 是發病於25歲以前。他們的病發都是在人生最輝煌,最精華,最燦爛的那段時間,非常可惜。如果早期去預知它們,早期去防範它們,那將對我們社會帶來一個巨大的影響。Fox體育頻道包攬了所有那些橄欖杯,橄欖球,下屆大碗杯等體育上面的賽事,他們以後會把NAMI  (即是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的這些項目全部發布在他們的載體上面,讓大家認知原來精神疾病只不過是一種腦部的病變,讓患者及家人知道是有NAMI  這樣一個組織,讓他們不羞於向外求救。因為剛剛我們提到,一個是由於吃藥的副作用會導致患者不願意吃藥,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病恥感(Stigma)。因為他們覺得如果我在吃藥,我就是個精神病患者,大家就不會容忍我,就會用另類眼光看我。
寧:會有不同眼光來看你,所以你就覺得很不舒服,因此絕對不能承認自己有任何精神上的問題。
玲:對。但是這個根源在哪裏呢?根源在於社會的偏見。NAMI現在做的一個宣導,也是要打破這個偏見。我自己患有恐慌癥(Panic Disorder),也在吃精神類的藥,換言之,我也是一位精神疾患者,對不對?但是很多人說,Elaine你看上去不像一個精神疾患病人。那我就以自身為例來做,也是希望大家認知,你們腦子裏面對精神疾患者固有的模式,他應該是什麽樣,他應該有哪些行為,實際上並不是那樣的。按美國的統計率,精神疾患這麽常見,這麽普通,他們實際上跟我們身邊人沒有相差多大,都是普通的人,只不過......
寧:但實際上心裏面可能會多一些的煩惱,困擾,是因為受到大腦腦部病變的影響了。
玲:對,它屬於腦部有一些病變。如果患者吃著藥,正在治療,腦部得以控制在一個正常範圍內的話,他們是可以走上正常的工作關系,走回正常的生活軌道的,都是非常好的。我曾經分享過一對夫妻,他們原來的生活軌跡非常糟糕,兩夫妻經常吵。先生就不明白太太為什麽一點小事就跟他吵得天翻地覆。當時他下意識認為他太太是有問題的,只是他嘴上不說他太太有精神問題。但是他找到我,我的頭銜就是精神疾病聯盟的負責人,對不對?所以他下意識知道。後來他聽從大家的經驗分享,他帶了太太去治療。三個月以後,真是脫胎換骨,整個人都改善了,他們的家庭關系也改善了,生活品質也提高了。還是那句話,既然是病,就要去醫治,去找正確的,專業的,去尋求幫助,這是非常重要的。
寧:真的是。不要放棄,不要算了。做,就會有希望,就會有變好的可能性。Elaine我們聊了好多,覺得時間還不夠。下個月會請Elaine來與我們分享更多的細節。你們1月23號就有活動,先跟朋友們提醒一下這個活動。很歡迎我們收音機旁的朋友,如果有需要,不管是否真的精神疾病患者,或患者的家人,如果想要多認識一下這個疾病,多去參加,都很好。
玲:對,謝謝智寧。這是一個向公眾開放的教育講座(Public  Education Meeting)。這個禮拜六下午1點至3點,我們很榮幸請到了一支專業的素質非常高的隊伍,叫做整合醫療保健的團隊,來給大家講解一下他們所用的一些治療方式。這就跟華裔文化有關了,因為華裔文化很多,他們身體上有很多疼痛,比如頭很疼,胃很痛,背也很疼。。。但是檢查來檢查去都沒有問題。可是他們體現出來的就是身體的疼痛。只是他們沒有想到這可能是精神上出現狀況,特別是抑郁癥,這個很常見。如果我們用一支團隊來為患者服務,他們有精神科醫生,家庭醫生,還有治療師,護士等,我們整合一個團隊,全方位的來照顧精神疾患者,那就非常地到位。
寧:有可能是你有精神狀況,而你只想到身體機能上,但實際的功能不見得有什麽問題,只是因為精神影響到了。
玲:對。他的的確確存在那種痛,一直存在那種痛感。是因為,正如我上課的時候經常跟學員說的,你眼睛看到一樣東西,一定是視網膜反射回來,再通過腦神經傳遞給大腦,才能看到有東西在前面。但是如果有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癥,例如那些有幻覺,精神錯亂癥狀的人,他們的的確確有看到或聽到有這樣的東西。他們沒有說謊,因為的確是腦裏面告訴他們的,(因為我們看的東西,是腦裏面告訴我們的;他們也是腦裏面告訴他們的。)所以不要批評他們,也不要責備他們,他們就是這一種病癥。如果我們讓他們得到專業的治療,他們的病癥就會慢慢減輕,或者恢復的。
寧:好,請Elaine告訴我們,怎麽樣找到你們? 怎麽樣跟你們聯系? 怎麽樣去聽這堂課?
玲:實際上我們有很多活動,詳情都放在我們的網站上面。我們的網站是用中文的,看中文的朋友們可以上網看,網址是www.namichinese.org 。
寧:大家可以上網看一下他們的資訊。同時這次整合醫療講座的時間是1月23號禮拜六下午1點到3點,地點在39500 Fremont Blvd, Suite 300號。這就是NAMI你們的上課及活動的地點。那有沒有電話可以提供給我們?
玲:對。電話是510-259-9580 分機 109,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撥打這個電話和我聯系。
寧:想要多認識一下NAMI提供的各種不同課程,或是服務,或是怎樣可以找到適合您幫助,您可以跟Elaine聯系,或上網查看。我們還會繼續請Elaine到我們節目裏面,分享更多的與我們精神健康相關的訊息。謝謝Elaine!
玲:謝謝智寧!
寧:感謝朋友們收聽!】
 
誌工姬曉莉手稿  2-20-2016

**********************************************************************************************
 
Jan 2nd 2016 1st Class in Fremont, Coach Elaine Peng and Jack Song.
 
2016年元月2日,在Fremont 开始了第一节精神健康家庭基礎教育課程,导师Elaine Peng and Jack Song。
 
                 导师Elaine Peng and Joe Rose.
                             导师Jane Chao.
                             导师Elaine Peng.
 
**********************************************************************************************
 
感謝所有為NAMI精神健康家庭基礎教育課程的誌工們!
 
元月2日的課程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就緒,期待學員們的大駕光臨。
 
 

**********************************************************************************************

中國日報美國版China Daily USA12月25日報道
 
中國日報美國版China Daily USA第二版登出題目為"Group fighting mental illnesses among Bay-area Asian Americans"的專題采訪報告。
 
非常感謝中國日報舊金山記者Lia Zhu對華裔精神衛生健康活動的大力支持! 
 
《中國日報》是中國國家英文日報,創刊於1981年,全球期均發行90余萬份。
 
《中國日報》作為中國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是國內外高端人士首選的中國英文媒體,是唯一有效進入國際主流社會、國外媒體轉載率最高的中國報紙,也是國內承辦大型國際會議會刊最多的媒體。
 
《中國日報美國版》:創刊於2009年,周一至周四每天出版16版,周五出版20版,發行至美國政府機構及議會、高端智庫、重點大學、主要金融機構、跨國公司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眾多國際組織。
 
請點擊鏈接查看整個文章報道。
 
 
 

Group fighting mental illnesses among Bay-area Asian Americans

Updated: 2015-12-25 11:18

By Lia Zhu in San Francisco(China Daily USA)

A Chinese-American group has partnered with major mental health institutions, including universities and psychiatric clinics, in an effort to raise mental health awareness among Asian-American communities and help them fight depression and other forms of mental illness.

The Bay Area-based group, the 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 Alameda County South (NAMI ACS), has worked with universities like Stanford, Columbia and Harvard reaching out to Asian-American communities and conducting surveys since it was founded in 2012 in Fremont, California.

"For cultural reasons, mental illness is a taboo that Asian Americans usually try to avoid," said Elaine Peng, director of Asian community programs at NAMI ACS. "Even when they suffer from depression or other mental illnesses, they tend to hide the real reasons and complain about physical ailments only, such as headache or stomachache, which prevents them from receiving effective treat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ving a mental health problem causes a person to "lose face", Peng explaine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re seen as a sign of weakness and hidden from other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The stigma is often a barrier for people to seek treatment and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said Peng.

According to a 2010 report in the Asia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a study conducted on 2,095 Asian Americans nationwide found only 8.6 percent of the respondents sought any mental health-related services, and just one out of three individuals with a probable diagnosis of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sought any services.

The report said Asian Americans demonstrated rates of using any type of mental health-related services lower th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culture-related factors, such as family conflict,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nd ethnic identity played a role in suicidal ideation and suicide attempts.

Peng said Asian Americans experienced more barriers than white people to seeking treatment because of the language barrier,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stigma.

Her group is currently working with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on a study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aregiver distress and self-care practices.

Family members play a key role in this group's help-seeking process, and decreasing the stigma among caregivers is critical to ultimately increasing treatment-seeking and strengthening patients' treatment adherence, she said.

"Many patients asked me if other people have the same problems," said Peng. "In fact, it is not as scary as many people think. By seeking professional help, they are able to resist suicidal thoughts."

liazhu@chinadailyusa.com

 Group fighting mental illnesses among Bay-area Asian Americans

Elaine Peng (center), on behalf of 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 Alameda County South (NAMI ACS), receives the "Multicultural Outreach Excellence Award" from NAMI California for their efforts to "move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multicultural inclusion forward" last month in Fremont, California. Provided to China Daily                         (China Daily USA 12/25/2015 page2)

**********************************************************************************************

       2015 December NAMI California Newsletter NAMI加州月刊-12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