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坦福大学情绪病教育日活动现场 (照片来源: 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 )
第14届斯坦福大学情绪病教育日于7月4日在斯坦福大学情绪病研究中心的斯坦福校友礼堂成功举办。为了让缺少服务的华裔社区第一时间获得世界前沿的治疗资讯和最新研究成果。在斯坦福大学对华裔社区的大力支持下,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MHACC的义工团队积极参与,特别在史丹福大学会场设立免费服务提供中文同声翻译,获得好评。在彭一玲(Elaine Peng)女士带领下义工团队完成了高难度的的高水准同步翻译,他们专业有序的服务,在现场获得一致好评。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Communities (MHACC) 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501(c)3公益组织于2018致力于建设更美好的生活品质,提高大众的对精神健康的认知,共创一个大家所期望的和谐美好家园。

斯坦福大学情绪病教育日活动现场 (照片来源: 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 )
斯坦福大学情绪病公众教育日讲座包括介绍最新治疗进展,成年人、青少年和儿童的情感障碍神经系统科学,遗传学和环境对情感障碍的影响,解决情感障碍创造性的方案,每年举办一次,免费向公众开放。今年特邀演讲嘉宾包括Amit Etkin教授、Carolyn Rodriguez教授、Leanne Williams教授、Ruth O’Hara教授、Rachel Manber教授以及该领域的世界级专家。环节包括嘉宾演讲,与观众释疑问答和小组讨论。活动希望能够积极促进社会精神健康意识,民众了解更多的康复手段和现代医学的进步,以减少情绪病造成的痛苦。
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义工团队在同声翻译现场(照片来源: 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
此次大会参加者踊跃,300个名额十天前就满员,一票难求。会场中,与会者兴奋地发现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和医生利用遗传学和大脑分子过程的新知识,利用新技术成像,将斯坦福大学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 包括精神病学,生物学,工程学以及无数其他领域- 建立起卓越的治疗和创新计划,将实验室发现转化为突破性的治疗。
左起:同声翻译义工Katy Lee,Gloria Chang担任大会的中文同声翻译和负责人Elaine Peng女士(照片来源: 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
左起: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义工Tony Koo,Irene Wei和民众(照片来源: 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
教育日当天精彩的会议报告接二连三,例如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教授露丝·奥哈拉医学教授介绍人工诱导干细胞技术iPSC,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探索和开发能够在生物学层面揭示情绪障碍的创新技术方面享有国际声誉,并有望改变大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像肺炎、高血压和癌症等涉及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都有很好的动物模型可供研究,但人脑是独一无二的器官,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大脑能够准确地模拟人脑的状态。加上人脑又是最难研究的器官,活人的脑组织很难取样,即使取得了少量样本,脑细胞也无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长期培养。所以精神性疾病的生化基础很难研究,只能通过各种扫描设备研究大脑的物理特征,而这显然是不够的。但现在科学家们可以从患者身上取出少量皮肤细胞,用日本学者山中伸弥发明的人工诱导干细胞技术iPSC将其诱导成多功能干细胞,然后再用特定的化学物质促使干细胞发育成脑神经细胞,供研究之用。从此科学家们就有了足够多来自患者的脑细胞用于研究了。研究方法不但为精神性疾病的治疗开辟出一块新天地,而且很有可能彻底改变个人化医疗的未来。
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义工在现场向民众耐心讲解(照片来源: 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
大会吸引来自全美四面八方的来宾,包括来自美国波士顿的Phoebe夫妇。他们表示参加了此次大会,对科学救治精神疾病的愿景充满希望!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义工团队中不少家人收益于此联盟,他们的家属们的也自发学习成为专业认证讲员和义工,在百忙中积极服务于社区,希望更多的有类似家庭的人们可以收益。非常感谢他们的付出!
想了解更多精神健康领域资讯可登录美国华裔精神健康联盟网站:www.MHACC-us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