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中文廣播電臺粵語臺採訪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Elaine Peng彭一玲主任




葉:早上好各位,又到了星期五的焦點訪談了。
麥: 沒錯了,今日我們要關注的議題和最近的許多事情都是息息相關的。
葉:先介紹我們今日的嘉賓,是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的彭主任,早上好,彭主任!
彭:早晨,大家好。
葉:如果大家有關注到新聞,近期有很多獨狼式的自殺式襲擊.
麥:槍擊案. . .
葉:殺了多人之後也自殺身亡的。好多個案都顯示其實不是和恐怖份子有關,只不過是自身的精神問題。
麥:是的,一直都困擾著他。最近這些精神健康,精神失常相關問題,也都有因此而殺人的,比如從夏威夷過來那位精神失常的殺人犯 。
葉:尤其是現今的世代,可能是獨居的人多.以前是大家庭式,現在全部都是小家庭式或是獨居。許多時候人的思想容易走極端。最近一個很受關注的國際性研討會,關於精神健康問題,剛在香港舉行過是嗎?
彭:是的,很感謝葉麗玲與KenKen邀請我今天來,這是一個精神健康的國際會議,是香港第一屆的精神健康國際性會議,是邀請了來自全世界不同地區的專家,來探討一下精神健康,關於社群對這個問題怎樣解決,這對於我來講是很震撼的。
葉:你是代表美國去的嗎?
彭:是代表美國NAMI-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香港特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都有參加,與會者還有香港衛生局的局長,高層都很關注這個問題,包括林鄭月娥提到她在施政報告有哪幾條是關於精神健康的問題,我對香港重視這個問題感到很開心。我希望能夠帶給香港一些美國社群的經驗,就是如何幫助華裔家庭更好地解決精神上問題。
葉:為什麼第一屆的世界精神健康聯盟會在香港召開的呢?
彭:這不是一個聯盟的會議,這是是一個關於精神健康的國際會議。葉麗玲問得非常好,精神健康疾病者在華裔社區,包括香港,大陸,台灣,新加坡等都是一個禁忌或羞於不講的問題。如果美國的數據是對的,5770萬美國人在一年中有受過治療,即每10個青少年有一位,每五個成年人有一位,這是個很普遍的一個數字。
葉:但在亞裔裡面,對於精神病是羞於啟齒的。最好是不談或有意地忽視。
麥:或者認識不足。
葉:是啊,大家聊天時有時很普遍地一句話:你當我黐線的嗎?
彭:對啊! ‘你當我青山出來的嗎? ’KenKen說得很好,我們常說你寬容些,理解一下吧.事實上許多時候因為我們了解不足,不懂我們所以就不可能去理解它和寬容它.許多事我們不明白精神疾病到底是什麼一回事!我們常常說的精神病,實際上是一個腦部的病變,導致到這位朋友的情感,思維以及感知,認知和行為上,造成了輕度到重度的干擾.我們就說這位朋友在精神上可能需要一些幫助。
葉:我聽說過這和你有感冒一樣可以通過藥物治療的。
彭:是的……
麥:或者是困難些嗎?
彭:他們講的感冒是一個很通俗的比喩,老實說這病如同身體其他器官疾病沒有很大區別的.大腦就是我們身體的一個器官,心臟可以用有病,血壓可以有病,像高血壓,糖尿病,是嗎?但大腦因為神經遞質的問題.這是個現代醫學上的假說,藥物治療的原理就是從這而來的。腦裡面的化學傳遞物質不平衡或神經電子傳遞物質不平衡造成了認知,情感上的改變。
葉:可以通過藥物來更正的是嗎?
彭:是的,是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和心理認知治療等等來改善這些狀況。
葉: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的態度可能需要改觀一下:或者你有心臟病糖尿病你不會介意講,但是如果你有精神方面的病你就很在意和人講了。
彭:非常非常正確,很感謝葉麗玲!因為我們罵人時:我們不會罵:‘你這個高血壓!你這個心臟病! ’我們會罵你這個黐線(神經病)。我們常常是這樣罵人的。所以當這些人真的有問題時,這些人群數目還不少呢。前面也講過了:在美國每五個成年人裏就有一位….
葉:5個人裏就有一位。
彭:是的,數目非常大的一個人群。我們很多時候不會講出來。我在做了這份義工之後我發覺真是很多這樣的人。有一朋友認識我很久,但都不敢提。她在電視上看到我在26台做訪談。有天偶遇在超級市場,在我身邊徘徊了很多次,結果第六次經過,她忍不住對我說:她有這個問題,她家人也有這個問題,想和我談談這問題。但是我們彼此認識了很久了,這問題大家都避而不談。我的父母也是.很多他們的朋友對他們說,我知道你女兒在報紙上,電視上公開講了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想跟你女兒求助自己的問題。許多時候原來他們就隱藏在周圍,大家都不講就好像沒有了這個問題,這是華人社區比較需要關注的問題。
葉:是不是遺傳比較多呢?
彭:遺傳在躁鬱症比較多些。比如每個人身體中都有癌症的細胞,精神疾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遺傳基因,但他怎樣會誘發出來呢?與後天各方面原因都有關係,精神疾病來講,我們的研究仍在很baby,很初步的階段。
麥:因為沒有太多的數據和個案。醫學科學都需要大量的數據和個案然後才能可以總結出來,現在因為太少不能一下子找出來。
彭:還有一樣比較困難的,就是診斷精神疾病你不能靠驗血和客觀的數據,全部要靠症狀來判定。我們美國精神衛生局有做過一個研究正如葉麗玲提到,"遺傳"。就是把一些父母都有精神分裂的小孩子放在一起,從他們一出世便開始做腦部的掃描,隨著他們的年齡增長便有些變化,後來果然不出他們的預料,到十多歲開始有個別孩子真的出現一些精神上的問題,研究人員在查看那些數據,就是他們的腦掃描都已經跨越了紅線,即是病發之前已有顯示。跨越紅線之前已有變化,那是病發之前,症狀顯示之前,大腦已有很大變化。
麥:但也都做不到任何事情。
彭:希望以後可以做到。
麥:現在就沒有什麼可以做到的了。
葉:不如休息一會,等下回來可以講症狀方面的事情了.那樣如果大家發覺自已有這方面的症狀就可以預早看醫生.
麥:一定要留意下一節了。
彭:好,多謝。
———音樂———
葉:好,繼續回來焦點訪談,今日請到的就是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的彭主任,和大家講一講精神疾病方面的問題,很多時,一講到精神病我們就說那人是黐線的。既使我們覺得自己有一些不妥也不會和人說,不像心臟病,高血壓,那些都會和人說,但等到病變發生時,到時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麥:是的,但在上一節尾聲時彭主任說的一個實驗,就是譬如一個爹地,媽咪有遺傳基因上精神分裂症者,他們的小朋友其實在發病之前大腦已經有一個變化存在,剛剛也與彭主任有講到,其實恐怖的一件事,就是你看見他有變化,有病發,但又沒有辦法去阻止,譬如其他的病可以通過預防而治療,但有時這些事你知道他有病,看著它出現,但又阻止不到發生,彭主任,你覺得現在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彭:美國政府花了很多錢希望在這方面做出一些改善,當然又不會像Ken ken講的這麼恐怖的,所以說我們為什麼大力普及精神健康上面的知識,希望大家能早期發覺到這症狀,幹預以及求醫。這樣就可以將精神健康疾病的問題減到最低,我們希望自己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葉:因為你講過,根據調查,美國人中五個人中就有一個有精神方面的問題.
彭:這個數據是根據有受過治療的人,其實還有許多人根本不會去接受治療的,所以數據可能還會更大。我的期望就是大家不用去害怕這種病症,好像身體某個器官的生病,我們要了解到他們的痛苦,就好像前不久自殺的中國一個演員喬任梁,影視界導演全部封殺他因為他有憂鬱症竟然上不了班。這憂鬱症是很痛苦的,因為腦部病變引起他的認知,情感,行為上受到輕度或重度的干擾。
葉:憂鬱症都是其中的一種嗎?這樣的話很多演藝界人士都有抑鬱症了。
麥:因為有時候太過用情緒就會影響到腦部病變。可不可以和大家介紹一下抑鬱症,躁鬱症啊和精神分裂症呢?
彭:生活中常見的病症,抑鬱症的是傳世界最普遍的精神健康的一個挑戰了,他就是在一段時間內呢也沒有生存的動力,了無生趣。對所有的事情呢看的灰暗和低落,無精打采,你會看到他常常說我好辛苦啊,死了會更好一些,他會給人生不如死的感覺。
葉:但這個事情可以分長期和誘發性的吧,譬如產後抑鬱又譬如失戀,也會有這種症狀的啦。
彭:是的,就是一般說來呢就要持續兩個星期以上處於這種狀況。而且華人社區呢很多時,他們反映出來的就是軀體的症狀,譬如說睡不著覺,頭痛啦,胃痛,背痛,周身酸痛,但去醫院檢查,什麼都檢查不出來,那就請他去尋找其他的幫助。我更希望社會多些了解這個病症,不要怨他們懶啊沒有責任心啊,要體諒他們看看是否是真的身上有其他的病症在影響著他們。
葉:我又聽說過產後抑鬱都是其中抑鬱症的一種,但沒有很多人去關注,會不會過一段時間就沒有呢?
麥:這算不算是身體裡面自己修復了呢?
彭:是可以自己康復的。人體那都是有自瘉的本能。但是產後抑鬱和產後抑鬱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到了產後憂鬱症呢,這就不是單純靠她自己就能振作起來的。這就是說精神疾病的已經到了病症的時候,就說明已經診斷是有這個病了,但是這個並不是靠說話呀靠精神振作就可以振作出來的。我們曾經有一個個案,就是位有三個幼年兒女的母親,在她抑鬱症發作的時候,她認定只有她自己自殺了,才是對自己這三個孩子最好的選擇。所以這就是一個認知的扭曲了,當腦部信息傳遞錯誤給她,就產生了一個錯誤的認知⋯⋯
麥:即是死了可以解決問題⋯⋯
彭:不是死了解決問題,而是她認為她死了這件事情是對她的兒女好的事情。她認為自己是位很沒用的母親,在世生存是妨礙了子女的生長,覺得自己不在了才有益於對她的兒女。這是一個很錯誤的認知,但這個錯誤認知並不是這位朋友想不開,而是腦部傳遞了一個錯誤的信息給她。
麥:這就是生理影響心理嗎?
彭:是的,生理影響了她的腦部認知,這就是病了。我們有病就應該去看醫生,醫生可以改善很多,特別是現代科學醫學的手段,可以幫助這些朋友很大的改善,我們見到很多這類的例子。所以我們希望那些病友,如果有些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不要為諱疾忌醫。要去看一看,大不了別人說沒事,但是如果有事,就可以即可有人幫到您了。
葉:這症狀有什麼特徵可以注意的呢?
彭:表現出來的症狀好像是說疏於打理呀⋯⋯好像有些頭髮也不梳了,不洗澡,目光呆滯,表情灰暗。你和他溝通的時候呢,他講出來的事情嗎都是非常負面的,就是說人生沒有什麼意義呀,做什麼事情都是多餘的。還有有很強的內疚感,譬如說什麼都是自己不好,所以父母親會生病。所以丈夫找不到工作,所有事情都是在埋怨自己的。
葉:但失戀的時候都會有這些症狀的呀⋯⋯
彭:失戀時候他有一段時間低落但過了一段時間消失了就過去了。但如果是持續過了兩個星期或以上,我們希望他們去找專業的幫助。等他們盡快可以脫離這段時間,因為如果不停地的沉迷在這個階段的話,任由負面的信息不停地在幹擾著自己,只會讓病情更加複雜,以後治療就需要更辛苦一點。還有我們比較常見的躁鬱症,這是另一個病發率很高的精神疾病,代表人物有梵高,這種病症有時候會情緒高漲,但也會有很低落的時候⋯⋯
麥:會不會是兩極的精神病。
彭:Bipolar的意思就是兩極性的意思。但這種病呢他又與抑鬱症不一樣,它完全是另外一個病症,所以治療手段呢也不一樣,所以躁鬱症的病人呢,在抑鬱的時候去求醫,希望他能把所有的歷史講述給醫生聽,等醫生根據他的病史開些適合他病症的藥,我再重複一遍,這些並不是很難醫治的,只要即時和盡早的找醫生來診治,他們是會得到很大的改善的。躁鬱症患者抑鬱時和抑鬱症的症狀是差不多的。
葉:又要休息一會了,之後回來我們再來講。
———音樂———
葉:好謝謝回來我們第三節的焦點訪談,今日請來的是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的彭主任和大家分享一下:其實,在美國社會頗為普遍,根據調查,美國五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位有精神方面的一些疾病,但諱疾忌醫尤其是亞太裔是羞於啟齒的,但是有心臟病呢我高血壓就不介意和別人講,但精神有問題呢就不一定願意和他人講了。
麥:人人都怕別人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待。
彭:希望大家不要用精神病來罵人,還有大家都應該覺得我去看精神方面這些病其實和看其他的病是沒有區別的。
葉:上一節呢講到躁鬱症的症狀,會不會有可能演變成暴力呢?
彭: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躁鬱症的朋友有時會很自大,還混有有宗教性的因素,譬如覺得自己就像神一樣無所不能。覺得自己像是來自哪裡的一個神,要主宰世界。到病重的時候,在病症的影響下,就可能會做出一些傷害,有時候會是想到要自殺要毀滅自己。這種病是非常痛苦的,因為躁鬱症是在兩極中不停地徘徊,所以對人格的衝擊是很厲害的,所以他是比憂鬱症痛苦很多。
葉:會不會在毀滅自己之前有先毀滅別人呢?
彭:老實來說在精神疾病裡,只有1%到2%,很小的比率是有暴力傾向的,既是比普通人的犯罪率還要低,但是在媒體上渲染的更多主要是因為這些事情都比較大。好像最近發生的槍擊事件。九九年曾經發生過最大的哥倫拜高中槍殺事件,槍手的母親Sue和我交談過,這件事情發生以後,很多的大學都有做過研究,發現他其實是想自殺然後呢就把它策劃成一個很轟動的場面,那這個孩子和另外一個殺手都接受過精神疾病的治療,但不幸的是這兩年期間沒有人發現他們需要幫助,他們許多跡像都被掩蓋了,其實他需要一個專業的幫助,但是跟進的不好,他們是為了擺脫痛苦,他們認為是了就可以解決一切的痛苦,其實他在用槍之前,就有刀有割過自己⋯⋯我們現在講回熱播的電視劇《漢娜的遺言》Thirteen Reason Why現在青少年當中傳播得很厲害。
葉:先提一下這套電視劇吧,原來是一本書來的,講述的是一位高中生自殺了以後發生的事情。原因的是希望勸大家可以關注青少年自殺的問題,結果引起了一些反效果⋯⋯
彭:數據是怎樣來的呢?在Google和其他搜索引擎裡:搜索如何自殺是多了26% , 當時NAMI看看見這劇集播出後,我們的專家評估過對青少年是有風險的,等第一季播出後,我們有數據了。我們要求在第二季每集播放時加上全美的防止自殺電話熱線號碼。這樣就可以打這個電話尋求幫助,青少年如果沒有正確的認知,這自殺需求他們腦部認知錯誤的一個後果,才會有這個訊息給到他們,所以希望藉此解決所有的問題,包括他們的痛苦。但我們要讓他們知道自殺不是唯一的選擇,但如果選擇了自殺是不可以挽回的,我們挽救過很多這樣的朋友。他們過後都認為這不是最明智的。我希望聽眾朋友如果你現在聽到這段話的時候,請請你們再忍耐多一會,現在可能是最困難的時候,但是會很多手段可以幫助到您的。
葉:最要緊的就是要打電話向有關方面求助,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麥:要找專業人士,有時候家人也未必一定能夠幫到您。我們現在先聽聽聽眾的意見吧。
葉:有位余太等了許久了⋯⋯
麥:余太您好!
余:您好,我想請問這位主任,我在research這件事,現在美國的網站把這些資料全部都刪除掉了。 1963年的時候美國有個報告叫做Medical Diagnostic Report 是講同性戀是精神病來的,他們證明的是一種精神病來的,但現在您上網是找不到任何這些資料了,我想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個Intermission 將這個病症改成了一個普通的事情,同樣如果是這樣其他的精神病會不會就50年後又改為一件普通事呢?
彭:好多謝余太!我還以為沒有人會打進來這個熱線電話。你這個問題很好,的確在美國第四期和第五期的疾病診斷統計手冊裡已經把同性戀不作為是精神疾病了,他是一種正常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即是你不會說一個雙胞胎或者四胞胎是一個不正常的生理現象,同樣的好像同性戀他就是一個基因的變異其實說他生出來就是這樣的,很難去更改的。我們都見過很多個案,他們會痛不欲生導致自殘。有一位男士,因為認為自己是女性而不用麻藥把自己的男性器官切了….
麥:又或者做些變性手術⋯⋯
彭:都會,但我們真的要同情這些人群,他們天生就是這樣的。我們希望你們不要歧視他們要包容他們。講到精神疾病診斷的變化, 這是有可能的,因為人類對自己大腦的研究還是處於初級階段。
麥:好,這時候我們要再去去廣告,待會再和彭主任討論。
——音樂——
葉:好,最後一節焦點訪談回來了,我們原來都沒有想到,原來還有很多的電話正在進來,我們也趕不及聽了,先講一講明天你們有一個講座是嗎?
彭:是的,明天我們有一個免費的講座是在Fremont,我的電話是5103621456,地址是39155 Liberty Street, Suite A120 我們的網站是www. namichinese.org就可以了解或者是打電話5103621456,明天下午一點到三點有一個免費的講座。
葉:這是講述精神疾病問題的。
彭:我們也鼓勵患者的家屬報名參加我們免費的課程。
葉:我們在聽一下陳先生電話,等了很久啊陳先生⋯⋯
陳:我最近有個親戚,他的兒子自殺,幸好他自己臨陣懸崖勒馬,Call 911救回自己。由於我的親人英文不是很好,我就做翻譯。他這個孩子將所有事情都告訴了醫生,我親戚希望問醫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由於我是做翻譯,我知道多些資料,但講起來,真令人發火,那位醫生只是說privacy privacy(隱私隱私)時至今日都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好在那孩子現在已經回復正常,為什麼那個醫生只會說隱私完全不會讓您知道這些資料,當時我這個親人好像是老鼠拉龜,不知道如何是好!
彭:陳先生你好,這個問題是很多家屬都會問到的,我不知道你親戚兒子成年了沒有,還是未成年呢?我們有一個HIPAA法例保護他們的隱私的。
陳:他是個Minor,16,17歲。
彭:已經超過了13歲就需要問過他們的意願了,以我女兒為例,她14歲住院的時候,甚至有人在醫院巡房,逐個逐個問患者是不是自願進來的?我也接到過電話,和我說你的女兒不是自願的,所以我們需要上法庭讓法院來定奪。那時我就請求我的女兒:我說我已經很累了為了妳的事情我不停地到處奔走,你可不可以告訴他你是自願的呢?所以美國保護人權是保護的很好的,你也可以上網看我們的網站是怎麼說的,因為我們有很大的篇幅是教那些家屬怎麼樣和醫生來討論的,醫生不講,但你是可以傳遞你的信息過去的,我們有中文網站你可以叫你的朋友或者親戚上去看的。
葉:是中文網站嗎?
彭:是中文網站來的,我們是全美第一間NAMI的中文網站。
葉:可不可以再講一次那個網址?
彭:是www.namichinese.org,或者是google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都可以找到。
葉:時間關係,陳先生麻煩您上這個網站或者叫你的親戚上這個網站看一看。現在要接聽最後一個電話。
葉: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要接聽最後鄧太的電話了。鄧太你好!
鄧:我剛才聽到說,這種病之前,腦部便有變化了是嗎?
彭:是的。
鄧:若果是這樣,是不是把資源多謝放在檢查方面,或者照一下MRI或其他我不懂的技術,這樣是否可以早些鑑別,因為如果沒有這些鑑別,我們就很難知道這是他們一時自己的想法,還是他們真的有病?
彭:是這樣的,這個是要做大量研究才可以用MRI來測試的,作為個體他們是沒有辦法測到的,現在所有的診斷手段都是用症狀,所以我們作為家人的要多些了解這些知識,使他們在日常生活裡面多些發現,如果你想有多些這方面的了解,或者你可以上我們的中文網站,或打我的電話510 362 1456 去了解更多。
葉:或者在節目結束之前,再講一講你們明天的講座吧。
彭:我們明天有個一點到三點下午在FREMONT 舉辦的免費講座,我們的地址是39155 Liberty St. 室號是A120.
葉:如果抄不及地址不要緊,抄下這個電話,510 362 1456 找彭主任吧。非常多謝彭主任今天上來,解釋了這麼多關於精神方面的疾病問題。
麥:很多謝彭主任。
彭:多謝大家,拜拜。
-------------完------------------
這是誌工陳偉甡Wilson Chen部分手跡, 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