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星島中文廣播電臺專訪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US Sing Tao Chinese Radio interviews NAMI ACS Chinese Programs

2016-01-19 14:30
美國星島中文廣播電臺專訪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US Sing Tao Chinese Radio interviews NAMI ACS Chinese Programs
 
 
2016年元月18日,星島中文廣播電臺國語臺採訪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負責人Elaine Peng彭一玲女士
 
非常感謝星島中文廣播電臺國語臺"快樂方程式" 節目主持人曾智寧Juliana Tzeng對社區精神健康衛生活動的大力支持!
  
點擊此處按播放鍵耐心等待10秒鐘即可聽取廣播訊息。
 
NAMI誌工姬曉莉將文字版整理出來,由衷感謝她的辛勤付出。
 
美國星島中文電臺"快樂方程式" 節目 -  2016年元月19日
文字整理:姬曉莉
 
歡迎朋友們收聽今天的快樂方程式!我是曾智寧。
相信朋友們都很註重自己的身體健康。除了身體之外,我們的精神健康可能更重要。如果每天心情不好,精神狀況不好,也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今天想跟朋友們一塊來分享跟精神健康有關的知識。我們邀請到了美國華裔精神疾病聯盟負責人 Elaine , 彭一玲女士來到我們節目當中,和我們多聊一些目前在灣區的NAMI ,特別是她在Chinese NAMI 這部分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可以跟你們一起來分享。
(編者註:以下曾智寧簡稱為 “ 寧”, 彭一玲簡稱為“ 玲”)
寧:Elaine,您好!
玲:您好,謝謝!很高興又見到您!
寧:謝謝你可以再次來到我們節目裏面,Elaine 請你給我們朋友們介紹一下NAMI。從原本NAMI是美國全美的組織,然後可以漸漸地變成有華人的加入,而華人的部分從一開始小小的團,不同的city不同的人在做,到現在有一個Chinese NAMI出來了,這中間的過程是大概怎麽個狀況可以這樣蓬勃地壯大?
玲:對,的確是,智寧。這也說明了華人社區有非常大的需求在那裏。很多前輩他們正在做,做了十幾年了,像Jen Hong、毛家舲他們都在做。現在華裔社區越來越有這個需求。像您也認識的露華,大家一起把華裔的這些活動慢慢帶入到華人社區。NAMI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帶給這些在精神疾病上面臨挑戰的家庭裏的人們,患者或他們的家屬,讓他們有更好一些的生活環境,提高她們自己本身的生活品質。現在各種活動越辦越多,我們要呼應這些活動!因為您呼應了,大家才會打開心扉。打開了心扉就發現原來我並不是一個人在孤軍作戰,而是有很多人在生活裏正在和他們的疾病挑戰。從那個過程中,他們得到了許多很寶貴的經驗。所以,大家一起相互分享了,同時也幫助到自己,使自己在康復之路上走得更好。
寧:是。只是在精神疾病這部分,好像你們以前曾經提到,特別是亞裔,華裔的朋友們,不太願意分享。而到後來大家可以敞開心扉,發現有這麽多人一起在共同努力,有更多經驗可以來相互學習,真的太好了!
玲:對。
寧:以前會分不同的分支, 現在都合在一起了嗎?還是一周一周在不同的城市,或不同的區域由不同的華裔朋友來負責?
玲:對,不同的區域都有不同的負責人。我們把每個地區有哪些互助小組,或者有哪些活動,都放在我們的華語網站上面。大家可以根據他們住地的遠近,來選擇他們願意參加的那些活動。
寧:哦,就是在東灣可以去東灣這邊的互助小組,在南灣看他們住的那個城市的部分,可就近去。
玲:是,可以就近,也可以就時間的方便。因為不同的時間可方便不同的人們。例如我們是禮拜六,很多華人朋友平時要上班,他們周末有空一點,所以他們可以選擇周末來。可以選擇時間,也可以選擇就近。就好像我們現在剛開課的,NAMI的 Family To Family Class (家庭基礎教育課程),我們有來自非常遠的地方的那些人群,比如Discovery  Bay. 
寧:哇,Discovery  Bay 開過來!
玲:對。還有一個城市很遠,在舊金山橋再往北的San Rafael,開車要一個多小時。因為當這些知識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話,我想他們就不會顧及到遠近的問題,的確是有這個需要。而且我希望把所有的這些資源都全部提供給有需要的朋友。
寧:是。那也請Elaine可以給我們說一下,現在在華裔這部分,Chinese NAMI我們大致提供了哪些項目?像你剛才提到的課程呵,或是服務,大概包含有哪些重點及種类?
玲:好的。以我們Fremont這個點為例,我們有提供家庭互助小組。針對家裏有精神狀況的人群的照看者,我們有兩個support groups (互助小組)。廣東話互助小組的活動時間是在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六的下午3點半到5點。(地點待會再統一講,因為都在同一個地方)。國語互助組活動是在每個月的第四個禮拜六下午3點半到5點。這是專門面對我們家裏有精神疾患者狀況,大家需要知道別的家庭他們發生了什麽事情,我們在應對的時候遇到的挑戰該怎麽解決,所以這是為我們照看者而設的。
寧:對不起,打斷您了。這些互助小組(粵語或國語),以國語來講,這個聚會是在每個月的第四個禮拜六3點半到5點一個半鐘頭,是那些看顧者,照護者他們的經驗分享,不一定有老師上課,多是經驗傳承與分享。
玲:您說得對。他們來參加要符合我們NAMI的一個原則。這個互助小組是為什麽目的而設的呢?實際就是希望這些照看者他們自己本身的精神狀況和身體狀況,我們有一個群體在support(支持)他們。有時候他(她)不一定知道他自己的狀況去到哪裏了。有時他們來我們見到說,哎,這一段時間您的狀況很糟糕了,你的身體不行了,看得出來 - 跟上一期我們見到的你相比。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支持。還有一些,比如他家裏有些事情現在正在發生,需要旁人的一些支持,我們也可以在這裏面一起互助。這個小組是可以隨時進來的,只要知道時間地點,只要你有這樣的家庭,不需要報名,您可以直接過來。當然,我們這個小組的交流信息是隱蔽而安全的,僅限小組內部。
寧:就是對外不公開。
玲:不公開。每個人要遵循NAMI的原則,我們大家在一起互助。
寧:像上個禮拜六的國語組,目前一般有多少朋友一塊聚在那邊呢?
玲:是挺多(笑)!NAMI希望不要太多人,15到20人左右。但我們都超員,經常有25個或更多。因為的確很需要。其實我當初也沒有想到華裔這邊有這麽大的需求。我接觸過一位在San Francisco的老奶奶,她是一個白裔女性,做了可能超過三十年了。一聽我們華裔互助組的組員超過25人,她都非常的驚奇。她說就我們白人通常都是七個,八個,十幾個,你們那麽多!我說因為真的是有這個需要。而且我希望有更多更多的互助小組,在每個地方都會有中文的,可以幫助大家!
寧:是。在不同城市都有類似這樣的互助小組,那就很好。平常在家照顧病人的時候,對這些照顧者來講的確是身心都累了。所以能夠和其他朋友在這邊可以認識的,大家互相聊一下。
玲:對。他們所受的苦,所受的累,一般人很難明白,然而這裏大家都是同病相憐,“感同身受”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最確切的。有時候一句話一般人聽了不覺得有共鳴。舉一個例子,有一位媽媽,她的孩子27歲。她說兒子吃藥有反應,他好轉的跡象就是:晚上他會開燈了!
寧:啊?!
玲:一般人不會明白這個開燈意味著什麽,而所有我們有這些家庭背景的人就完全明白: 開燈,是一個多麽難,多麽大的轉變!而且我們為她高興的那種感覺,也是旁人無法明白的。我舉這樣一個小小的例子就是讓大家知道,這一類很特別的人群,他們需要比較特殊的支持與關懷。
寧:嗯,生病的家人很需要照顧,而這群照顧者同樣需要大家去疼惜他們。這個太重要了!
玲:對的,您說得太好了!
寧:通過Elaine的介紹,讓我們知道了Chinese NAMI ,如果有需要的,可以和他們聯系。剛才Elaine講到,你們在Fremont每個月有粵語互助小組和國語互助小組的聚會,除了這些你也上很多課,這些課也是你們的主要項目之一。
玲:是的。例如禮拜六的Family To Family Class,家庭基礎教育的精神衛生課程,我們已經在開了,爆滿了。
寧:爆滿了,太多人需要?
玲:對,很多人需要。有的從很遠的Discovery Bay 開車過來,有的從舊金山以北再20分鐘的地方開車過來上課。所以我們也盡我們所能來做。NAMI應該是一個班20人就滿員了,而我們現在是33名。
寧:哇!
玲:因為的確不想讓大家失望。組織一個這樣的課程也不容易。我們的課本厚厚一大沓,教材全部免費提供。我們盡心盡力組合各種素材傳授給大家。有些學員甚至為了這個課程等了7個月。
寧:哦?這是一期十二堂課,不是一直固定開的?
玲:是固定的,大概是在每年的一月到四月份。
寧:那四月份之後就要等一年了?
玲:是呵,所以有些學員是等了七個月才報上名。以前的學員對課程反應非常好,這一期剛開始這幾節課下來,學員們的感覺也是非常地好。在精神疾病這一塊,即使他們的家人被診斷為精神疾病,但是他們的誤區往往還是在的。我想講一個例子:有一對父母,家裏的男生情況已經很嚴重了,已經實施了“5150”, 強制性住院(註:在精神疾患者狀況危急的情況下,可以強制其住院)。但是他的父母卻說,醫院怎麽都不進行治療,而只是給他吃藥?他明明就是想不開,你們也不開導他。只給他吃藥不是在治療,所以我們要帶他走。當然我們也不能當面說這對父母不對。醫院說孩子已成人了,如果孩子他也要求走,你們就要簽一個協定:如果孩子以後出了什麽問題,你們就要負責。雖然我們不是像醫生那樣的專業人士,但我們畢竟看過好多這樣的事件,我們清楚實際上這對家長的處理方式是不對的。醫院是專業機構,有專業的人士專家,包括精神科醫生和心理醫生等。他們了解患者目前需要什麽。如果你們認為只有開導才是治療,醫院的做法當然就不符合你們的“治療”定義,這就是個誤區。我希望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案例,了解到許多類似的患者,他們是要靠吃藥來幫助他們自己的。
寧:就是說在精神疾病方面,不是只靠開導,不只是靠言語或情感上的幫助,而是更需要藥物,因為患者大腦有生病的狀況,是需要有藥物來協助的。
玲:對。NAMI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普及這一點:精神疾病就是一個腦部的病變,這點一定要深入人心。例如對高血壓等患者,我們不可能對他說,哎,您振作一點,你可以用意誌來解決。但是精神疾病它很不幸,從它行為上或外部表現會有些表現,所以大家就以為,你可以振作的,可以靠自己,想好的,想積極點的事情,別想的這麽負面。實際上並非如此。在患者還沒有接受治療之前,其實他們的想法行為 - 正如我經常說的那一句 - 因為他的病態的大腦,就產生錯誤的認知。
寧:病態的大腦,產生錯誤的認知。
玲:是。正因為他腦生著病,所以認知就不那麽正確。盡管他好像很有邏輯,告訴大家他沒有問題,而實際上有不合理的成份。當他得到治療,穩定之後,再回過頭來看治療之前的康復日記,就發現之前的想法的確是腦部的病變在影響他。
寧:腦部的病變在影響他的思考及行為。
玲:對。關於定義什麽是精神疾病,用非常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由於腦部病變導致思維知覺的錯誤及產生對行為輕度或重度的幹擾。這就是一句簡單明了的概括,盡管不那麽科學嚴謹。
寧:精神患者通常去到醫院,經過醫生的診斷,就能檢驗出他出了什麽狀況,該吃什麽藥,患者大概到了一種什麽情形,對不對?
玲:嗯,應該是這樣。但是精神科與別的病癥不太一樣。它沒有一個客觀的衡量標準,很大程度上是根據患者癥狀來判斷,因此醫生要詢問癥狀。我們接觸到這麽多的例子,其中有一個常見的誤區。比如有人說,唉,我的家人十幾年前就去看醫生了,醫生開了藥,他也吃了藥,可都沒效果呀!所以我們再也不去啦!這實際上是個很錯誤的認知。因為在精神疾病領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不是短時間就可以達到的。
寧:哦,不是一下子短期就可以找到的。
玲:對。精神科醫生須要觀察給你用的這種(些)藥物,是否與你的身體相匹配,相適應,是不是找對了藥,醫生也有在試的階段。因此我們不要輕易一下就否定了所有這些做的事情。而且最擔心的就是患者吃了這些精神類的藥,正作用還沒有起來的時候,副作用卻先來一步。這就是造成很多患者朋友放棄藥物治療的關鍵點。
寧:就是副作用的影響。
玲:是副作用。但是我們也須要知道,須要分清楚,哪些真是藥物副作用,哪些是患者本身疾病。有些病人認為是吃了藥才有的副反應,有時候不一定是的。有時可能實際上是他病癥的作用。
寧:是病癥 ?  事實上真的很多方面有影響。有沒有遇到完全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有一些誤區的?
玲:的確是。為什麽NAMI從1979年成立到現在越來越壯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精神疾病是一種慢性病。它等於是貫穿人的一生,伴隨您一輩子。所以通常我們要把它當成一個“朋友”來對待。不要讓它來控制我們。我們現在見到很多來求助的家庭,正在為病癥所控制。我們希望我們來做病的主人,我們來駕馭它。我們要察覺到怎樣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大家互相幫。這是個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大家都在做。這些事情不是我一個人在做,很多誌工大家一起做。
寧:真的,如何來和疾病相處,不只是病人,還有一家人的力量。那好我們先休息一下,等下回來Eliane會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如何照顧好家裏病人,以及怎麽照顧好自己的知識。 
寧:Eliane就你的觀察,接觸這麽多家庭,像華裔家裏面有這種精神疾病狀況的,您覺得是不是真的很普遍?去看醫生或是沒看醫生的,或是知道的或是不知道的?
玲:我感覺上還是蠻多的。我之前沒有從事這個誌工工作,對這個領域是一無所知。但是當我步入這個領域後,好多以前我認識的朋友。。。就講一個例子吧。我去超市遇見一位朋友(她在KTSF 26電視臺看過我的報道)。當時在超市見到我,來來回回從我身邊經過了六次。我知道她有話要跟我講,但是她一走近我身邊,又不想講就回去了。到後來最後一次她就忍不住了,她說其實她家裏是有狀況的。就是說,我認識她有七,八年了,而原來就根本不知道她有這樣的事情。還有我父母也是,好多朋友也會告訴他們,原來我們都有這個問題。這些只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在數據上面呢,2012年統計數據,在2012年當年全美有5770萬人,有精神狀況的問題出現。換言之,就是每4位成年人就有1位。
寧:每4位成年人就有1位有精神方面的問題? 是指精神狀況比較不穩定,還是指比較嚴重的?
玲:是指接受過Treatment(治療)的。在青少年方面,統計數據是每十名青少年就有一名。這個比例是很高的。
寧:那很高耶!
玲:對。大家知道華裔在美國是少數族裔,只占1.4%,非常少。我們要盡量把所有這些原來在服務白裔的英語體系裏有用的東西,更多地轉來服務於我們華裔社區。要普及的這個需求非常大。我還是希望媒體要多點重視,今年Fox體育頻道和NAMI簽了兩年公益宣傳合同,幫助NAMI的普及推廣。精神疾病跟別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尿病等不一樣,它有50%是發病於14歲以前。
寧:啊?14歲以前就發病了?
玲:對,14歲以前。有75% 是發病於25歲以前。他們的病發都是在人生最輝煌,最精華,最燦爛的那段時間,非常可惜。如果早期去預知它們,早期去防範它們,那將對我們社會帶來一個巨大的影響。Fox體育頻道包攬了所有那些橄欖杯,橄欖球,下屆大碗杯等體育上面的賽事,他們以後會把NAMI  (即是National Alliance on Mental Illness)的這些項目全部發布在他們的載體上面,讓大家認知原來精神疾病只不過是一種腦部的病變,讓患者及家人知道是有NAMI  這樣一個組織,讓他們不羞於向外求救。因為剛剛我們提到,一個是由於吃藥的副作用會導致患者不願意吃藥,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病恥感(Stigma)。因為他們覺得如果我在吃藥,我就是個精神病患者,大家就不會容忍我,就會用另類眼光看我。
寧:會有不同眼光來看你,所以你就覺得很不舒服,因此絕對不能承認自己有任何精神上的問題。
玲:對。但是這個根源在哪裏呢?根源在於社會的偏見。NAMI現在做的一個宣導,也是要打破這個偏見。我自己患有恐慌癥(Panic Disorder),也在吃精神類的藥,換言之,我也是一位精神疾患者,對不對?但是很多人說,Elaine你看上去不像一個精神疾患病人。那我就以自身為例來做,也是希望大家認知,你們腦子裏面對精神疾患者固有的模式,他應該是什麽樣,他應該有哪些行為,實際上並不是那樣的。按美國的統計率,精神疾患這麽常見,這麽普通,他們實際上跟我們身邊人沒有相差多大,都是普通的人,只不過......
寧:但實際上心裏面可能會多一些的煩惱,困擾,是因為受到大腦腦部病變的影響了。
玲:對,它屬於腦部有一些病變。如果患者吃著藥,正在治療,腦部得以控制在一個正常範圍內的話,他們是可以走上正常的工作關系,走回正常的生活軌道的,都是非常好的。我曾經分享過一對夫妻,他們原來的生活軌跡非常糟糕,兩夫妻經常吵。先生就不明白太太為什麽一點小事就跟他吵得天翻地覆。當時他下意識認為他太太是有問題的,只是他嘴上不說他太太有精神問題。但是他找到我,我的頭銜就是精神疾病聯盟的負責人,對不對?所以他下意識知道。後來他聽從大家的經驗分享,他帶了太太去治療。三個月以後,真是脫胎換骨,整個人都改善了,他們的家庭關系也改善了,生活品質也提高了。還是那句話,既然是病,就要去醫治,去找正確的,專業的,去尋求幫助,這是非常重要的。
寧:真的是。不要放棄,不要算了。做,就會有希望,就會有變好的可能性。Elaine我們聊了好多,覺得時間還不夠。下個月會請Elaine來與我們分享更多的細節。你們1月23號就有活動,先跟朋友們提醒一下這個活動。很歡迎我們收音機旁的朋友,如果有需要,不管是否真的精神疾病患者,或患者的家人,如果想要多認識一下這個疾病,多去參加,都很好。
玲:對,謝謝智寧。這是一個向公眾開放的教育講座(Public  education meeting)。這個禮拜六下午1點至3點,我們很榮幸請到了一支專業的素質非常高的隊伍,叫做整合醫療保健的團隊,來給大家講解一下他們所用的一些治療方式。這就跟華裔文化有關了,因為華裔文化很多,他們身體上有很多疼痛,比如頭很疼,胃很痛,背也很疼。。。但是檢查來檢查去都沒有問題。可是他們體現出來的就是身體的疼痛。只是他們沒有想到這可能是精神上出現狀況,特別是抑郁癥,這個很常見。如果我們用一支團隊來為患者服務,他們有精神科醫生,家庭醫生,還有治療師,護士等,我們整合一個團隊,全方位的來照顧精神疾患者,那就非常地到位。
寧:有可能是你有精神狀況,而你只想到身體機能上,但實際的功能不見得有什麽問題,只是因為精神影響到了。
玲:對。他的的確確存在那種痛,一直存在那種痛感。是因為,正如我上課的時候經常跟學員說的,你眼睛看到一樣東西,一定是視網膜反射回來,再通過腦神經傳遞給大腦,才能看到有東西在前面。但是如果有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癥,例如那些有幻覺,精神錯亂癥狀的人,他們的的確確有看到或聽到有這樣的東西。他們沒有說謊,因為的確是腦裏面告訴他們的,(因為我們看的東西,是腦裏面告訴我們的;他們也是腦裏面告訴他們的。)所以不要批評他們,也不要責備他們,他們就是這一種病癥。如果我們讓他們得到專業的治療,他們的病癥就會慢慢減輕,或者恢復的。
寧:好,請Elaine告訴我們,怎麽樣找到你們? 怎麽樣跟你們聯系? 怎麽樣去聽這堂課?
玲:實際上我們有很多活動,詳情都放在我們的網站上面。我們的網站是用中文的,看中文的朋友們可以上網看,網址是www.namichinese.org 。
寧:大家可以上網看一下他們的資訊。同時這次整合醫療講座的時間是1月23號禮拜六下午1點到3點,地點在39500 Fremont Blvd, Suite 300號。這就是NAMI你們的上課及活動的地點。那有沒有電話可以提供給我們?
玲:對。電話是510-259-9580 分機 109,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撥打這個電話和我聯系。
寧:想要多認識一下NAMI提供的各種不同課程,或是服務,或是怎樣可以找到適合您幫助,您可以跟Elaine聯系,或上網查看。我們還會繼續請Elaine到我們節目裏面,分享更多的與我們精神健康相關的訊息。謝謝Elaine!
玲:謝謝智寧!
寧:感謝朋友們收聽!】
 
誌工姬曉莉手稿  2-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