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I Blog: Hope Is Within Reach By Elaine Peng

2017-12-18 11:02
NAMI Blog 博客刊登了美國華裔精神健康聯盟負責人彭一玲主任的文章《希望就在不遠處》,閱讀請點擊鏈接:
 
 
 
Here'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NAMI blog "Hope is within reach" by Elaine Peng.
 
希望就在不遠處
 
作者:彭一玲
 
20年前,我和我高中同學結婚,生下位美麗聰明的女兒,擁有了個可愛的家庭。我努力工作,操持家務,試圖成為一位好妻子和好母親。但生活並不總是遵循我們希望的路徑,精神疾病的挑戰不期而至。
 
我丈夫41歲時因為酗酒而去世,家庭已受了重創,雪上加霜的是女兒開始出現精神疾病的症狀。不久之後,她被診斷患有雙相障礙(躁鬱症),並在五個月內四次進出精神病院。我整個崩潰了,不停地哭泣,長時間失眠,不敢出門,恐慌和極度焦慮,痛苦無以言表,生命低谷中的我試圖自殺,想帶著女兒一起離開這個世界。最終我被診斷患有恐慌症和抑鬱症。
 
我丈夫的不幸
讓我震驚的是:女兒的精神科醫生根據家族史判斷,我丈夫在大學時已經患上雙相情感障礙,一直用酒精進行自我治療,而我卻在20年的共同歲月中卻對此一無所知。
 
回想起來,我丈夫在世時已經有很多跡象: 多年來他有時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無所不能。但有時他又非常消極,什麼都不願意做。這其實是很典型的雙相情感障礙症狀。我也沒有意識到酗酒屬於精神健康的問題,從來沒有為他尋求專業治療。
 
如果他及時得到治療,就不會發生後來的悲劇。我一直在反省,為什麼沒有從精神健康方面想過他的問題。時至今日的我,仍然內疚不已。但至少從這個悲劇中我學到了如何幫助我女兒和自己的精神健康。
 
我和女兒的康復
在黑暗和絕望時,我接觸到NAMI中文教育計劃,從中明白了關於精神疾病的知識,以及如何來幫助我女兒。
 
我積極參與和她一起面對病情的挑戰,包括處理校區和學校的關係,尋求專業的幫助,監測她的藥物,記錄女兒在家的病情進展情況,確保她堅持每週的心理治療。幫助重建她的社交團體,並將她納入了一個青少年的躁鬱症互助組。我倆一直保持著平等尊重的關係。
 
在掌握了更多管理女兒精神病症的手段後,自己也積極尋求專業的幫助。通過每週一次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我的症狀消退,逐漸康復。
 
推動社會
基於自身家庭的經歷,我在華裔社區擴大發展了NAMI的許多項目,大力普及精神健康知識,希望發生在我身上的悲劇不要發生在他人身上。目前,我已經做了四年的NAMI義工,幫助在舊金山灣區成立了NAMI中國社區服務委員會。每年有超過上萬人受益於我們的免費項目。
 
在志願工作的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提醒,自己並不孤單,在黑暗絕望中摸索了這麼長的時間,猛然間發現,原來身邊和遠方都有這麼多和你一樣的同路人。那種力量讓人震撼人心!
 
不久前,女兒取得了汽車駕照。三天后,她高興地開車送外祖母去看醫生。想想看,眼前這位能幹女孩與在五年前在精神病院被24小時監護的女生真是天壤之別!我和女兒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證明了精神疾病通過治療是可以康復的! 而NAMI會幫助你達成願境!
 
希望就在不遠處,相信我。
 
 
彭一玲女士是一位資深的心理健康倡導者和教育家。她提供教育,減少公眾對精神疾病的偏見,減少照顧者的污名。她已經啟動了五個華裔互助組,並在美國開發了第一個NAMI中文網站www.namichinese.org  彭一玲女士是華裔社區多個NAMI項目的領導者和開發者。作為患者和家屬,她幫助促進精神衛生服務,並在服務水平不足的華裔社區提供同伴支持。她獲得了2016年NAMI國家多元化拓展獎和2017年NAMI加利福尼亞州多元化拓展獎。